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
1872年,广东开平人方得法搭乘远洋海轮,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开始了他在北美的“淘金”人生。其后,他参加了惨烈的太平洋铁路修建工作,历经了九死一生。铁路贯通后,方得法和其他华人被解雇,此后他在北美做劳工,当佣人,开洗衣坊,烧腊店,照相馆,餐馆打工,做着“拼命攒钱,亲人团圆”的“金山梦”。  相似文献   
33.
明清两代是戏曲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渔总结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传奇应该以"团圆之趣"结尾的戏剧美学观点。虽然他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最终还是难免落入戏剧结尾新的俗套,但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论总结和力求创新的创作实践仍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4.
高全之 《中文自学指导》2010,(2):120-120,117
《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原稿曾请郑树森教授审评,未曾轻率为之。文章登出之后,竞发现补充意见之需要。所幸零散诸条似乎未犯重复哕嗦之病,遂一一补充于此。  相似文献   
35.
从1940年代的<封锁>、<留情>等作品,到1950年代后的<相见欢>、<浮花浪蕊>、<色戒>,再到<同学少年都不贱>和<小团圆>(写作时间先后尚有争议),张爱玲这些小说的叙事风格有着明显的转变--由注重故事情节的书写向注重自身苍凉心境与人生体验的转变.分析这些作品的演进,能培养我们对张爱玲后期文风的认同,消解接受障碍,收获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帮助我们走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个完整、立体的创作者形象,使得喜爱她的读者认识到一个真切的张爱玲,从而达到"张迷"们的"团圆".  相似文献   
36.
周丽芬 《学语文》2012,(6):43-44
苏青与张爱玲都是40年代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海派女作家。前者的《结婚十年》写作于四十年代,讲述了一个知识女性苏怀青的十年婚姻历程以及离婚后独自涉世生存但终遭幻灭的一系列遭遇。后者的《小团圆》写作于七十年代,它通过频繁的时空转换描画了盛九莉从童年到中年的人生遭遇的断片。这两部小说都有着很强的自传色彩。人物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她们自身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7.
《巧团圆》是传奇中最具戏剧性的篇目,是李渔求新求异思想的代表作品。在李渔的创作中多次出现对同一故事题材进行两次创作的现象,本文结合李渔的戏曲理论分析其传奇作品《巧团圆》对其小说《生我楼》的重新创作。  相似文献   
38.
<正>~~  相似文献   
39.
正曾经有段时间习惯夜里关了灯躺在床上听电台,运气好的时候会听到许多老却珍贵的台湾歌曲,那些作词作曲,那些歌词背后的故事,每一首都如绝世之作,渐渐要失传于人间。"总有人来,来问我的婚期。我说,织完了这又要开的一朵,又一朵,又一朵,一朵又一朵一朵又一朵,才是时候",我听得人都痴了,好久不曾回过神来。后来特意去找这首歌,才发现果然是三毛作词,这段齐豫演唱的《孀》的最末一段,暗用了奥德赛的妻子以借口织嫁衣来躲避众多求婚者,等待丈夫回来的故事。懂得了这个典故,便更要惊叹,三毛总能写出这样情深意厚  相似文献   
40.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