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53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755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5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潘月贞 《集邮博览》2008,(12):67-69
2008年,奥地利为维也纳WIPA08邮展和布拉格2008邮展发行了一枚《邮政马车》小型张,精美的雕刻版把我们带回了火车出现前的年代,一种怀旧之感油然而生(图1)。  相似文献   
102.
曹骋 《集邮博览》2008,(11):66-68
2008年8月8日~1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不但富含了奥林匹克专题邮票展览和奥运珍品,还吸引了来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官方邮政机构和邮商前来助兴。展览期间,汇集外国邮政和邮商的7号馆人气很旺。当人们来到"马恩岛邮政"的展台前时,很多集邮者都会问:"马恩岛  相似文献   
103.
朱炳荣 《集邮博览》2008,(11):48-49
2007年,中国邮政统一印制丁亥猪年邮政贺卡"样张"计6种,含《麒麟送子》邮资信封"样张"(见《集邮博览》2007年第12期)。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中国邮政没有继续印制鼠年邮政贺卡"样张",而是部分省邮政部门为了业务发展需要,利用2007年丁亥猪年邮政贺卡印制一些"样张",连  相似文献   
104.
谢刚 《集邮博览》2008,(11):59-59
10月9日是第39届世界邮政日,今年世界邮政日的主题是"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为此,上海市邮政公司特  相似文献   
105.
1845年,美国国会修订邮政法案,实行统一邮资制度,这得益于便士报的关注和推动。早在国会立法之前,便士报就已报道现行邮资制度存在公职人员免邮特权滥用、私人信件邮资过高以及妨碍书籍和杂志流通的弊端,向公民传递邮资改革新闻信息。便士报还介绍英国邮资改革经验、维护邮政部垄断通信地位以及发表邮资改革建议,不断引领邮资改革舆论的生成和发酵,塑造推行邮资改革共识。待国会讨论邮资议案时,便士报又动员公民写请愿信和参加公众集会,报道国会讨论邮资改革进展,为国会批准通过《1845年邮政法案》寻求合意性支持。便士报操纵邮资改革舆论,扩大了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然而,便士报无法摆脱政治和商业利益的束缚,难以行使监督新邮资法案执行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6.
郑挥 《上海集邮》2008,(5):40-41
1934年民信局被取缔后,沿江河海各地船家在运输货物的同时,也为商家和邮政捎带银信包裹以及进行其它服务,其服务对象与范围不同于专业民营信局。实物证明,船递业务属于合法范围,不属于被取缔的对象,同民信局不是一码事,船递封不能与民信局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7.
6月3日,列支敦士登邮政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赫伯特·吕笛斯尔和集邮部总管诺伯特·哈斯勒在参观了上海邮政博物馆后,中午在新亚饭店与上海集邮界人士交流座谈。  相似文献   
108.
黄继光 《收藏》2007,(5):158-158
2004年12月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2卷》在编写过程中,发掘过一批过去未公开发表或未被利用的原始文档史料,提供了清代国家邮政时期邮资票品印刷和发行的一些细节,据此可以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一些与史实不符的错误说法。其中,对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邮票并非费拉尔主持其事提出了确切的史证。  相似文献   
109.
正2014年《集邮博览》第4期刊登了徐平先生的《是贴票最"高"的包裹单吗》,介绍了他手中收藏的一件包裹单,贴了281枚普23《民居》邮票之10分"云南民居",以6枚为一排,正面贴了264枚,贴票排列成一人高(总包裹费28.10元),颇为壮观。读毕,想起我手中旧藏一枚包裹单,包裹费33.50元,保价费1.00元,合计资费34.50元,包裹单上贴普23之8分"北京民居"票431枚,补贴1分"内蒙民居"两枚,总贴票433枚。除正面贴票5枚(横5连1件),背面补票横5  相似文献   
110.
1957年我是一个在上海市虹口中学就读的初中生,我的小伙伴阿毛的大哥和我的小叔都喜欢集邮,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俩也渐渐爱上了花花绿绿的邮票。学校图书馆里订有"集邮"杂志,每月我们成了铁定的第一批读者。有一次在该杂志上我读到了一篇介绍首日实寄封的文章,我和阿毛被首日实寄封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实寄封要求在邮票发行的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