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记得有个外国人评价毛泽东是一个词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我觉得这话并不夸张。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词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和感染,这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的一次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12.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他博学多识,长期担任高层僧职,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关系密切。对赞宁与士大夫交游进行考论可见赞宁与士大夫关系及探讨其中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甘怀真 《考试研究》2010,(2):108-116
科举制度影响中国以至东亚社会甚巨,历来论者多矣。本文则重点讨论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概念的关系。以明清为典范的科举制度的特色是“外部评鉴”、“客观量化”。弥封、八股文都反映了这种制度的原理。这种制度的原理反映了宋以后中国政治社会的结构及其权力关系。与这种宋以后的科举制度对照的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本文也将着重讨论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文章干谒”制度,以探讨另一种公平的原理。本文也说明这种公平的原理与当时的中国古代士族社会的关系。这两种公平制度的对比,或许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日本不接受科举制度,而归因于不同的社会结构。最后,科举作为东亚的重要文化遗产,仍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对于公平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4.
明清时代扶乩盛行于文人士大夫生活中。《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关扶乩的笔记有30余则。文人的扶乩活动集吟诗、作画、书法、弈棋等才艺,预示科举功名,讽刺狂妄酸腐文人。士大夫扶乩涉及询问政务、官场争斗、针砭时弊、惩罚罪过、宣传忠君思想。扶乩民俗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广泛的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115.
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万历年间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安徽亳州知州等职。崇祯末年弃官回乡。生平崇尚实学,对封建士大夫轻视生产,深为不满,所以他在《天工开物·序》中,有所表达。  相似文献   
116.
王军 《收藏界》2012,(10):67-69
目前学术界对于初创期的浅绛彩瓷器的认识比起几年前已大大深入。大量实物证明早期浅绛彩瓷器深受大批官员、士大夫、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喜爱,他们相互持赠甚至亲自参与其中。笔者认为造成早期浅绛瓷器风行的重要原因是早期浅绛蕴含非常丰厚的文化因子,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如早期浅绛瓷器上作者题写了许多古典  相似文献   
117.
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宋始终处在和辽、金、西夏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中,而与西夏之间的争战则是北宋民族关系的主线和主要矛盾。百年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士大夫文人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并在诗词创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本文以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作为研究媒介,探讨宋夏战争对北宋文学风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8.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119.
孔子顺应时代的需要,以培养新型士人为教育目标,促成了大夫士到士大夫的转变;他所倡导的士人论和士人精神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怀。孔子确立的培养目标,具有前瞻性和清晰性;其培养新民的理想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确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四大文明古国,都是文字的起源地。但是,除了汉文以外,所有这些文字都已经死掉了,没有人再使用它们,没有人能认识它们。只有屈指可数的研究人员,像破译密码似的,至今还在努力去认,亦未能完全识别。汉字能保守它自己的特点.由象形、指事到会意、形声,几百个单音字即可组成成千上万字、词。比起别的文字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汉字所用的字数总是最少的,这更是它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