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曹禺名剧《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是没落的士大夫文化的象征,带着同情的眼光从生命本体角度来深入考察这个人物,可以发现曾文清面对历史的变化无法从传统文化不良因素的桎梏中解脱出束,他的生与死淋漓尽致地为士大夫文化“画魂”,演绎了一幕文化个体面对历史新境遇无奈而悲凄的新时代的旧悲剧。  相似文献   
202.
宋代士大夫文化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宋代士大夫们,由于其生存的历史环境与宋前社会的不同,其文化心理自然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以德为本位的文化心理,汲汲用世的外向追求,归于自我的内敛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讲,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203.
金卫 《湖南教育》2006,(12):46-46
《师说》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论说“师道”的文章,作者对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学于师的风气作了针对性极强的批判,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4.
“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徽州,可谓地灵人杰。这里,既以朱子阙里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又以商贾之乡而名闻全国。业儒和服贾成了徽人所从事的两项主要职业:“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论贾,则有藏镪百万、足迹“几遍宇内”的徽州商帮;论儒,则有读书登第的达官显贵、名贤才士。但儒与贾究竟孰轻孰重?孰高孰下?明代徽人汪道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古者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吾乡左儒右贾,喜厚利而薄名高。”汪道昆的话是否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我们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风尚能否全面正确的了解,也涉及对徽商性质的研究,故不能不作一辨。  相似文献   
205.
何思源在二、三十年代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时,基于对封建士大夫教育的批判,通过研究教育理论和考察教育现实,提出了“求生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主张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倡导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何思源“求生教育”思想的提出,深受近代中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6.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世喻为“诗圣“,其诗歌被喻为“诗史”。杜甫诗歌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然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非仅仅体现在杜诗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杜诗所蕴涵的懦家文化内涵和深广的人文精神。杜甫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士”.在他身上折射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7.
民间美术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它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多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创作者,是为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中国民间美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沃土,其文化内涵、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审美观,既在造型、图式、色彩、材质等方面体现出了先人独到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也反映出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思想——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8.
从汪曾祺的性格、人生经历、时代等方面分析其创作道路具有间断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9.
北宋中期许多词作的抒情主人公与五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词作以男性情怀代闺音,以磊落有为的士大夫情怀代末路穷途之叹,北宋中期词人特有的富贵悠游的心态、对生命和社会淡淡的感伤、对友情气节的崇尚在词中多有表现。当然,这时的士大夫词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回避社会矛盾,美化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0.
吴伟业诗所表现的灵魂深处深刻的矛盾、痛苦,根源于他所秉持的“忠孝节义”信念体系本身包含着悖论,从中可以探析传统士大夫的心灵悲剧。吴诗底蕴不易把握,在于“梅村体”的特点:取材史迹、熟于运典、讽议隐约。研究吴伟业诗应注意“于所不言求其言”,发微探心,《吴梅村歌诗编年笺注》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