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罗旭舟 《文化遗产》2010,(2):91-94,114
《夺秋魁》是朱佐朝的重要剧作,日本天理图书馆收藏有清初钞本,与常见的《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相较,大有不同。天理本为早期钞本,更接近剧作原貌,弥足珍贵,而丛刊本因满清政治因素,在内容、结构、主题上都存在大量删改,已失剧作原貌,因此,品评朱氏剧作当以天理本为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就黄宗羲与陈确在性论上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针对两者在人性本体的善恶论上所持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就两者在天理人欲上的意见与分歧,作了具体的阐述,剖析了各自的理论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84.
苏轼和程颐都是北宋易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比较二人易学动静观,显示出理学和庄玄之学这两种解《周易》思路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程颐、苏轼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而苏轼的“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于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5.
改革开放以来,二程思想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宽广的研究态势。学界就二程的天理论、心性论、伦理观、二程思想异同、政治哲学以及与佛道之间的关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考察,成果丰硕,成就卓越。总结40年来的二程思想研究,不仅有助于展示二程思想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而且也引发我们未来就如何提升二程研究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6.
清初方苞关于"天理"与"人性"的辩证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方苞以程朱理学为基础,主张顺应天理、追随势变,在清代律法之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方苞"天理"与"人性"辩证思维的律法意义展开,简单论述方苞对清初的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我在窗台上发愣,回想那些可爱的动物们,我渐渐觉得世上最霸道的是人类,最没天理的也是人类。我想起了一则故事:一些偷猎者为了一张皮、一对角,残忍地杀害了一群正在分娩的雌性藏羚羊。大部分小藏羚羊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藏羚羊妈妈那没有眼皮保护的眼睛又黑又亮仿佛在  相似文献   
88.
89.
湛若水功夫法门可简要概括为“立志”、“煎销习心”、“随处体认天理”。儒家之理想人格为圣贤,“立志”成圣成贤是湛若水功夫之起点与根基;在具体的功夫过程中,湛若水主张“煎销习心”,以克服日常习心之染;儒家之为儒家,在于体认“天理”,而湛若水体认“天理”的殊胜处在于“随处”。  相似文献   
90.
朱陆心性思想的分歧,主要表现为二儒对心、性、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在朱子看来,心是知觉之灵,统主性情,而性只是天理,心体与性体、理体是不同的。而在象山看来,心体、理体和性体都是一般物事,只不过是相对于不同的对象名称不同罢了。但是,二儒又都主张心性与天理的贯通,通过心性对天理的上达,儒家的"仁学"获得了形上学支撑,而通过天理对心性的下贯,儒家的"仁学"又显示出了强烈的内在主体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