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中国诞生前后,华北地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严重阻碍,包办买卖等封建婚姻陋俗在许多地方都严重地存在着.致使各地婚姻家庭案件不断涌现,其问并有大量妇女因婚姻关系而自杀和被杀的不幸案件发生.1950年婚姻法颁布施行后,华北地区有组织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堡垒,清除了各种各样的封建婚姻陋俗,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92.
通过介绍元代多元婚姻制度,结合元杂剧《窦娥冤》,具体分析元代多元的买卖婚、入赘婚与妇女改嫁等婚姻制度及其文化内涵,同时重点阐释“蔡婆婆初寡四十多岁的时候没有再婚,而在六十以外的年纪反而起了再婚念头”所反映的元代妇女地位和财产继承问题,进一步揭示元代多元婚姻制度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它是人类两性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进步。通过描述不同时期婚姻家庭制度的变迁,从而使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从语法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诗经·氓》中的悬案“(口至)其笑矣”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在蠡定“(口至)其笑矣”的语法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兄弟们对女主人公的态度;并进而对兄弟们为什么要对其采取这样的态度进行了翔实的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陆游和第一任妻子唐琬系中表婚,但陆母唐氏与儿媳唐琬并非直系的亲姑侄。中表婚是宋时社会流行的缔结婚姻的方式。绍兴十四年,20岁的陆游与唐琬一起,元夕节在临安一起赏灯;秋季菊花盛开时,夫妇二人共做菊枕。概言之,成婚于当年的陆游与唐琬,感情甚笃。绍兴十四、十五两年陆游未参加科考,成为陆母不喜儿媳的重要原因。但陆家出儿媳的合法理由,是唐琬不能生育。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明显的宋代,男子出妻不少时候是从家族角度考虑,在此情况下妇女极为被动。唐琬再嫁的赵宋士字辈宗子,此前当有过婚姻,并留有若干名子女。带着“世情薄,人情恶”的幽怨,唐琬过早地香消玉殒。与陆游的长寿相比,唐琬的境遇令人唏嘘。生活空间局限于家庭的妇女,不幸婚姻对其的影响,远大于有仕途的男子。  相似文献   
97.
现有的登记制婚姻是不完全适合我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国情体制的,加上后来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所有公民在结婚时出现的问题,为一些国家所采取的仪式婚制度在我国还是适宜的。我国的婚姻法应当将仪式制与法律制并采,两者择一而适之。  相似文献   
98.
唐宋时期,统治对家庭婚姻的认识,首先是人维护等级秩序的观念出发,强调礼的社会作用,以此来确定家庭婚姻对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政府将婚姻作为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以立法的方式对婚姻实行一系列保护和限制政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99.
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文学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在学校读书时,方志敏就十分喜爱文学,从1919年秋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到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年多的时间,方志敏创作了一系列抨击黑暗社会现实的文艺作品,如话剧《私塾的怪现象》、《旧婚姻制度下的牺牲者》;小说《私塾》、《谋事》;诗歌《哭声》、《呕血》、《血肉》、《快乐之神》、《我的心》、《同情心》等。在方志敏的诗词中,对仗工整的古体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100.
马蒂尔德是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在传统的理解中,大都认为马蒂尔德爱慕虚荣,此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马蒂尔德的人生理想及追求应结合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法国人的爱情观、婚姻制度中的妇女地位以及人的本性进行分析,探求其对当代女性的人生追求以及爱情、婚姻、家庭观产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