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7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有一种剧,上可偶像,下可历史,前可言情,后可恶搞,左可秦皇,右可汉武,其名曰穿越。面对时间的单向流逝,穿越也许是人们最好的情感寄托与自我流放。  相似文献   
132.
吴虎臣原名吴富成(1895-1932),今湖南省慈利县杉木桥镇湖丘村人,系“背父”生,寡母在极端穷困中把他抚养成人。为了寄托美好的愿望,特地按吴姓排行给他取名富成。由于少时受生活磨练,又常受人歧视,养成了反抗性格,在社会上每见不平,就挺身而出,理论曲直,颇为权势疾恨。  相似文献   
133.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岁寒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形写神,是具有其丰富的精神寄托的。四君子的品相,往往是文人们崇尚的优雅、高洁的人格精神写照。而在梅、兰、竹、菊四君中,竹的取用实可谓大俗大雅,既可登堂入室,成为文人墨客吟咏泼墨的胸中之竹与笔下之竹,  相似文献   
134.
“意境”又称“境界”,是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他在《人间词话》及其《删稿》、《附录》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了这一评词标准。  相似文献   
135.
沈从文诸多的"乡土文学"作品,尤以<边城>为代表.<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人情人性的揭示、艺术风格的写意性和抒情性,都是善与美的结合,都体现了作者自得自在的美学追求.这是因为作者对都市生活的丑恶现实和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十分不满,而对革命持有一定的怀疑,便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寄托在那未受现代城市烟尘污染的僻山远水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6.
心灵之湖     
罗红卫 《江西教育》2006,(10):44-44
就如乘风破浪的航船需要宁静港湾的呵护,一颗如柳絮般轻灵飞扬的心灵也需要一方精神家园的寄托。  相似文献   
137.
刘长卿是大历时期的名家,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不可否认,这是一段多乱的时期,从安史之乱把唐王朝拉入衰落的深渊,到奸臣宦官专权、党争萌生、藩镇割据等一系列“后遗症”的泛滥,人们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①,长卿是地方官诗人,其仕途几经沉浮,命运辗转多难。且先不对其诗歌的艺术性肯定或批评,单就思想而言,对国家社会的关注诚然是一方面,隐逸作为反复吟咏的主题之一,也是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考察的。从长卿对“隐逸”这个千百年来不绝于口的词语的…  相似文献   
138.
唱歌、跳舞、弹琴、画画……如今没有几个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好意思在学校里“混”——开玩笑的,正经地说,兴趣爱好装点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枯燥的学习之外,有了一个心灵寄托,有了一个和伙伴们一起成长的地方,还能让我们早早地认清未来想前进的方向.兴趣爱好班随处可见,但是有一些特别的兴趣,就有点鲜为人知了. 那些有“特别”兴趣的小伙伴们,都在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9.
问卷调查表明孝感职院、孝感学院的学生“恋网”与“网恋”现象均较为严重。虽也有利用网络进 行学习的,但多数“恋网”者是因为精神空虚,孤寂,借助上网聊天、交友以缓解压力,发泄情绪;多数“网恋”者则性格内向、意志不坚强、自我调控力差,希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寻求感情寄托。我们应该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广泛宣传正确、文明的上网作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0.
屈原首位原创,为桔作颂,以比兴象征自况一已洁亮、独立、超卓之人格精神。而曹植独心有灵犀,首继而为桔作赋,乃寄托非凡高举之志情,却惨遭迫害之悲剧。一颂一赋,两相辉映,俱绝妙好辞,堪称前后之祖宗篇也。前者热颂,满是乐观昂扬,后者高赋尤多感伤悲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