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虚拟仪器在大空间水平管自然对流传热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仪器在大空间水平圆管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中的应用,为更新改造传统仪器设备、提高教学实验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12.
针对成人高校传热学课程中有关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建立部分的教学 ,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着重介绍了用量纲分析法来推导准则方程式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  相似文献   
213.
A two-grid method for solving nonlinear convection-dominated diffusion equations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use discretizations based on a characteristic mixed finite-element method and give the linearization for nonlinear systems by twosteps. The erro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wo-grid schem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mixed finite-element method candecrease numerical oscillation caused by dominated convections and solve nonlinear advection-dominated diffusion problems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214.
将一维离散动力系统的参数微扰控制拓展到一类空间离散动力系统,即带强迫项对流系统,实现了带强迫项对流系统空间混沌的OGY控制.  相似文献   
215.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越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216.
本文提出了社会制度是旅游资源的新理论,并从香港回归后的区域旅游业的相关因素分析入手,探讨了回归后的市场格局,与内地间的客流格局,资源开发重心的运动格局,提出了利用机遇的举措  相似文献   
217.
测定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装置设计及测定条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用盘管传热来测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方法,选定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Nu=BRe^n,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条件使实验结果能用Nu=BRe^n进行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218.
本文指出了热学中对流概念与平常人们习惯所称对流概念的区别,阐述了对流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一些热力学量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19.
求知报     
  相似文献   
220.
水的对流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现象,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的物体,学生很难看到具体的实验现象,也就很难理解水的热传递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尝试过使用木屑或者对流实验器来进行教学,但发现使用木屑等实验时间太长,而使用对流实验器虽然实验比较成功,但是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态”形式下的水的对流,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实验的准备工作和课后整理相当烦琐,如果在相邻两节课中分别教学,很难做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