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7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小波-DQ法是在微分求积(DQ)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求解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新方法.文章以对流占优方程为例,对小波-DQ法的算法设计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2.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求解二维非定常对流扩散方程的高精度紧致半显式差分格式,其截断误差为O(τ2 +h4),该格式形式上是隐式,但实际上可以显式计算.利用Fourier分析法证明该格式是无条件稳定的.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格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用有限体积元法推导了非线性稳态对流扩散方程的Newton迭代形式,给出具体的求解步骤,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流实现采暖的,且安装时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地板辐射采暖是另一种采暖方式,同时它也给供暖行业带来了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55.
地学中海量数据的并行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科学中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数据爆炸式的增长,给可视化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将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地球科学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地球科学中海量数据可视化是目前国际科学可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首先介绍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的几个步骤,然后总结了地球科学中海量数据的特点,重点讨论了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在地幔对流、地震波传播以及海啸数值模拟等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6.
研究一个液体薄层在热源作用下的流动特征.Pimputakar和Ostrach给出了单热源作用下薄层液体的高度和流场方程。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比较了多个热源分布作用下的流动图像随各参数尤其是随热源间距离不同的变化情况,着重讨论产生的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57.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传热系数α是对流传热的难点,它的求算常采用半经验公式。针对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的两个关联式作了进一步探讨,明确了其校正项。  相似文献   
58.
利用包括CISK机制的简单三维热带大气模式研究强对流活动的位置和水平尺度对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对流活动的经向位置对低频振荡有重要影响.当对流活动在赤道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加强时, 在赤道印度洋地区激发出低频振荡并向东传播, 周期为28d左右, 扰动为KelvinRossby波型, 具有明显斜压结构, 低层辐合, 高层辐散;然而, 当对流活动在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 即菲律宾附近地区加强时, 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激发出向西传播的低频振荡, 周期为30d左右, 扰动为弱Rossby波型, 斜压结构, 且与南亚季风有紧密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 强对流活动的纬向位置对振荡周期和结构没有直接影响, 但强对流区域的尺度大小对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周期有明显影响:强对流活动区域的纬向尺度越小, 所激发的低频振荡的周期就越短.热带大气中的10~20d振荡, 可能是由较小区域的对流活动激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59.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发生在冀中地区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多角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东蒙冷涡底部大风核携带冷空气东移,与低层暖温度脊和高湿区叠加,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具备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潜势。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加强和发展,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符合华北地区降雹高度指标。高空冷涡东南象限的低层切变线附近由于热力和动力的共同作用触发了午后的对流性天气。低层偏南风气流作为入流气流为对流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保障了对流活动的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6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分析了2004年11月9日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的深秋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地面辐合线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发展而产生。其中高低空急流、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地形对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