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46篇
综合类   8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三种方法,对65名长年坚持太极拳锻炼(锻炼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锻炼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经常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抗阻训练后等速蹬踏伸肌力训练效果相关的遗传标记,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生物学作用,并建立训练效果预测模型,为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93名健康成年人完成12周抗阻训练,干预前后测试表型指标(等速蹬踏伸肌力、肌肉厚度、肌肉质量)。采集静脉血并提取DNA,通过Infinium Chinese Genotyping Array v1.0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PLINK1.9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采用Lasso回归降维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Nomogram列线图和逐步线性回归建立等速蹬踏伸肌力训练效果预测模型。采用HaploReg v4.2、SNPnexus工具对筛选出的遗传标记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12周抗阻训练干预后,受试者等速蹬踏伸肌力整体显著增加(Δ=18.02%,p<0.01,ES=0.32),变化范围-58.48%~109.45%。2)rs1419957、rs12326802、rs8010482等19个SNPs与12周抗阻训练后等速蹬踏伸肌力变化百分比显著关联(p<1×10-5  相似文献   
33.
选择八种常用手段,将三种双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另把五种单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对两组14名跳跃项目运动员进行8周的训练,获取了5项身体素质和BIODEX等速测力仪及KISTLER三维测力台的各项指标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力量练习手段对人体作用是不一样的,轻负荷、重负荷、单腿练习、双腿练习对人体肌肉的影响有各自的特异性.因此,在力量训练中,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手段和适宜的运动负荷与强度,把各种不同手段进行合理组合,才能求得最佳的综合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4.
神经——肌肉电刺激实验中的肌力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逐次实时标定法建立计算机采样处理的臂力与腿力测量评价系统,给出力的峰值、力峰持续时间和力的时间梯度三类指标,用以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实验前、过程中及其后肌肉功能群的机能能力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35.
冯峰  吴猛 《体育师友》2007,(4):53-55
膝关节力量是足球运动员完成大力踢球、爆发性动作和快速奔跑的基础,膝关节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是运动技术的基本保证。因此了解运  相似文献   
36.
运用电刺激的方法研究未经训练成年男性的急性运动性疲劳机制。结果表明:在疲劳性伸膝运动后,最大随意收缩力下降17±15%(p<0.001),中枢激活水平从88±7%下降到84±6%(p=0.001),M波波幅基本不变,但电刺激诱发的最大颤搐张力和最大张力上升速度明显降低,半舒张时间延长,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下降19%(p<0.001)。疲劳过程中平均肌电图-力矩比值升高。结论:在未经训练成年男性间歇性大负荷运动导致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均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形成,肌肉的兴奋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收缩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37.
一、基本情况小何(化名),女,1994年4月出生。该生出生后由于脑瘫原因,不能站立行走。8岁前在幼儿园,通过两年时间的康复训练,让她从不能站立到基本能够站立,肢体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康复。目前,该生在思维和语言方面不存在明显问题,主要障碍仍表现在站立和行走方面。二、评估分析(一)医生诊断评估从医学诊断评估的结果来看,小何上肢弯曲情况比较好,但下肢的"足内翻"、"膝内翻"情况较严重,这使得她无法独立行走。同时在下肢肌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果显示腰大肌3级,虽然能抗自  相似文献   
38.
陈琳 《体育科研》2007,28(2):80-80
·营养不足反致肌力下降我们都知道,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要每天坚持训练,但是在高强度训练下没有适当的营养补充反而会使运动能力下降的道理  相似文献   
39.
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参加三个月以上大众健美操运动和未参加运动的102名中青年女性进行身体形态、肌力和机能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大众健美操是一项多功能、价值高、深受广大中青年女性喜爱的项目,长期进行此项运动,可使身体形态发生改变,肌力增强,各器官机能提高,保持健美的体型,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女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27名受试者按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35~49岁)和绝经组(50~65岁),组内随机分为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振动训练组进行频率35Hz,振幅2mm,3次/周,10min/次,共8周全身振动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L2-L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变化。结果:1训练组腰椎L2-L4BMD和股骨颈BM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0.83%~3.83%,其中50~65岁组股骨颈BMD提升最为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个部位BMD,35~49岁组高于50~65岁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训练组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抗骨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下肢肌力提高最为明显,35~49岁组下肢肌力提升36%,50~65岁组提升16%,存在显著性差异。3训练组前庭系统、本体感觉和综合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对照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1全身振动干预,对抗女性骨量流失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腰椎与股骨的BMD。且对股骨BMD的改善更为显著。2适宜的振动刺激不仅适用于改善骨量丢失的绝经后妇女,同样适用于骨量正常的健康年轻女性。3全身振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女性下肢肌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且对年轻女性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4全身振动训练对改善女性前庭系统效果显著,进而提升综合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