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逝去的岁月     
风不停地吹,我的耳边萦绕着你的声音 雨不停地下,我的眼前跃动着你的身影  相似文献   
22.
刘一瑾 《新闻世界》2010,(10):146-147
连续剧《岁月》展现了刚毕业的研究生梁致远入职机关后的种种经历和蜕变,从表层分析来看,文本展现的是官场中的勾心斗角与主人公的情感经历,经过二元对立关系分析和文本人物矩阵分析后,潜藏在文本背后的深层结构则让我们挖掘出了文本所表达的现实生活对人们无意识自由的束缚。  相似文献   
23.
岁月留痕     
黄季琛 《新读写》2008,(5):32-32
黄铜色的钥匙,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柔和。就是这把没有修饰,也没有挂件的钥匙,维护着全班四十二位同学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4.
1985年秋天,我像许多同时代的人们一样,居然忘记自己的年龄,来到美国一个非常年轻开朗的学校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入学之初,我相当地高兴,因为我觉得可居可游、日臻佳境,期望用一种健康、理韵、坦然、大器的天性,来把生命变成一条像光一样闪烁的河流,途经的一切均被它照亮。那时,我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就是忙,主要是精神上的忙。每天做的不过是读书写字,但却开始感受一种不同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5.
路上的岁月     
陈海鸣 《新读写》2009,(12):31-31
我的老家在松江天马山,那儿有世界上最斜的“护珠塔”,有绵延的天马山,是余山脚下的一个美丽小镇。爸爸经常开车带我去爬天马山。之后每次我吵着要去玩的时候,爷爷都说,天马山蛮远的,去过就算了。我却说,很近的,一会就到了。因为爷爷记忆中多的还是以前的天马山。  相似文献   
26.
依然爱哼那首“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歌儿,这不仅是这首歌好听,带有像兰花幽谷清芬般的优雅,更引发我对山中岁月的回想。  相似文献   
27.
正当我读到这篇充满追忆情怀的文章时,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如同站在记忆的小桥上回首人生一段难忘的风景写下一段段朴实而流畅的文字,而我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他恍然间有种时空穿梭感。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的旁观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切感。"文字"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小学时  相似文献   
28.
正所谓"图表",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示意图、统计表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至两个题目,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图表头和图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  相似文献   
29.
岁月像一团被揉皱了的破抹布,无论用多么高级的熨斗也熨不平……转眼,三十年了,就像大山见证了我被深埋在这里的岁月一样,我也亲历了林业局的筹建与发展。当我一不小心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那像梦一样的日子,真的如梦一般飞逝的岁月就永远地被丢在了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30.
在一次关于中学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位青年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分,有的只是“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之别。一句话就击中了要害,抓住了当今我们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症结,即人的教育的缺乏。《沙坪岁月——重庆南开校园回忆录》(刘鹤守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所谈及的重庆南开中学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实施了人的教育,孜孜以培养有爱心、有尊严感、关怀社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以有用的工具或机器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