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死亡就在我们脚边"--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端康成的作品大量地描写了死亡现象,反映出他对生与死、生与美、佛教轮回独有的看法,而其死亡意识无疑是受到早年的“孤儿的感情”、禅宗思想和日本物哀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表现了川端康成对美的独特追求,那就是力图从“丑”中挖掘美。《睡美人》是具有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作品中女性裸体美的表现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品位达到更高的层次。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睡美人》斥之为“颓废”而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83.
川端康成的小说具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其小说故事明显地形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空间世界,男性作为行动元对女性角色有着强烈的催化和显现功能;与此同时,人物的心理意绪支配着故事的发展,颠覆着小说情节的有序性,并建立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意指世界,从而使其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反讽结构。  相似文献   
84.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咱。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相似文献   
85.
作为谙熟古典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 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86.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与川端康成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川端笔下的意识流的实现形式往往是听觉、视觉、梦境和潜意识。这种意识流的创作倾向,又是与他的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7.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虚无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是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一脉相通的。因“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  相似文献   
88.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都以青年男女朦胧的初恋为表现对象,但在故事结局及叙述视角的采用等方面它们又有所不同。当然,这些不同不仅是由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态度所致,而且也是他们二人相异的文化积淀、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9.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和故弄玄虚的表述,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在一如静水般波澜不惊看似散漫的叙述之中,完成了对一个审美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将文章结构的工稳与意识的流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整体的工稳性。“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全文的材料都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前后照应,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