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时期10年来有关殷夫史料的发掘和殷夫作品的出版,澄清和纠正了好些有关殷夫生平、特别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避免了今后出现以讹传讹的失误现象,为进一步提高研究殷夫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8,(11):44-44
张崇银,汉族,1952年8月生,四川安岳人,1975年3月入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干事、农牧处副处长、工交财贸处副处长,  相似文献   
3.
蒋锡金,江苏省宜兴人,1915年1月3日出生,现代作家、教授、著名鲁迅研究学者。五卅运动时期,蒋锡金受其父的影响和当时革命济难会李谷和应修人的教导,积极参加学生救亡运动,组织宣传队到邻县农村宣传,参与由“左联”发动的爱国活动。学生时代,蒋锡金曾在《申报&;#183;自由谈》、《人世间》发表诗歌,参与编办《当代诗刊》、《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自由人”胡秋原同“左联”作家的论争是特殊时代的一场特殊论争。通过从政治立场和文学主张去审视“话语霸权”阴影下的自由人,发现他们作为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小资知识分子,不是“普罗文学”的敌人,也没攻击“普罗文学”。文章阐述了现代文学“话语霸权”的成因,力求再现论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5.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七百多篇杂文,后来编为很多集子出版。这些集子的名称各具特色,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集子之所以那样命名,都是有背景的,无不被打上了特定时代的烙印。《热风》(1918年—1924年)解释:"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  相似文献   
7.
冯雪峰参与左联组织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从左联的酝酿筹备,到左联的成立、发展、壮大,他都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左联"组织"形象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从左翼文化(文学)阵线滑向亚政党组织的过程.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冯雪峰在左联组织中的一系列活动,对左联亚政党的"组织"形象的构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俗见把左联的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冒险的飞行集会等极左倾向与极左行为,简单地归咎于受到"党内几次‘左倾'路线特别是王明路线"的消极影响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左联川籍作家王余杞的长篇纪实小说《自流井》,首次复现了民国时期四川自贡地区王三畏堂盐业世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及其原因;同时此小说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一次全方位展现井盐文化的代表作。从盐文化乃至地域文化角度予以审视,《自流井》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斗》是丁玲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作为左翼文学的阵地,它在严酷的文化专制下巧妙运用各种斗争策略,指引左翼文学在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下争取发展空间并广泛扩大影响;同时,它努力繁荣创作,指导左翼文学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北斗》还积极指导左翼文艺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左翼文学的发展。它犹如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北斗星,为繁荣和发展左翼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一位描写女性题材而闻名的自由主义作家,转而走向革命大众的描绘,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无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转变。从这转变之中。可以看到丁玲在意识形态要求和艺术创作规范之间的摇摆不定,体现着作家的主体性和艺术个性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深层次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