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入行:误入“歧”途 从一而“终” 腊月二十三灶神爷述职时,我来到人间——江西抚河边水乡小镇的一个小商之家。这年是己丑年。属牛。属相是在农历年交替时变换的,农历纪年和公历纪年总有一段时间交叉。年末出生的虽然是牛,但“小”。过了年三十才出生的属虎,但“大”。所以,我属小牛。  相似文献   
242.
日历也称万年历,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计量时间的工具之一。我国日历包含着多种历法,如公历、农历、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年法等。一、公历解读历法包括历年、历月和历日,这里的年指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  相似文献   
243.
龙益军  黄克勤 《教育》2011,(9):46-4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归纳为宗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成语,传统节日(均按农历)以及各种民俗,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宗法制及其他政治制度,还有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文化。2007—2010年,  相似文献   
244.
我国古籍方志浩如烟海,在阅读、整理这些资料时,总要遇到有关时间的概念。历法在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有关历法知识及干支公历换算等运用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45.
中国古籍浩若烟海。我们阅读、整理和研究这些古籍时,总要遇到有关时间的概念,即纪年、纪日等历法问题。古今历法不同,且古籍中纪年、纪日等常用天干、地支表示,或用别名代替,这就给后学者欲弄清某一历史现象的确切时间造成很大困难。必须将之换算成公历年、月、日,方可读懂古籍,加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学习与研究。所以,历法在历史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有关历法知识及干支公元换算等运用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一把钥匙。同时要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46.
戴素英 《河北教育》2006,(11):24-24
这种写法不规范。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农历月日应用汉字表示。所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不能写成“8月15中秋节”。根据规定,干支纪年的月日也用汉字表示,例如“庚辰年九月二十九日”不能写成“庚辰年9月29日”。  相似文献   
247.
《中学生电脑》2006,(4):27-27
你的愚人节是怎么过的呢?可能会有人给你开一个善意的玩笑,发一个假信息,让你去一趟操场……但是都不能生气,因为这一天就是专门用来整人和被整的。你在享受这一天的乐趣时,知道它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248.
高昌墓砖书式研究——以“纪年”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墓砖是吐鲁番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中使用频度非常高的重要资料。然而至今对于高昌墓砖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在吐鲁番历史的研究中,对于某些分期断代的时间认识产生了分歧。文章就是以高昌墓砖的纪年问题为中心进行的研究,通过对高昌墓砖书式的分类、异例墓砖书式的分析、墓砖“纪年”和衣物疏“纪年”的比较研究以及葬日禁忌等的综合考察,对相关问题得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49.
当跨入新世纪的门坎,回首中国学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占有十分引人瞩目的地位。1996年5月“工程”正式启动,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我国历史纪年向上延伸了1200多年。这是中国学术界献给新世纪的一份厚重礼品。  相似文献   
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惜时如金,留下很多关于时间的佳言妙语。先民无论记年记月还是记日记时,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特殊方法。但农耕时代的记时方法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从干支记时到十二生肖,后世的人们已经知之甚少,至于钟表等物更早已名似物非。抢救整理这样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是对继承中华传统弘扬华夏文明不可忽视的工作。由于年代久远,这里只能提纲挈领地讲个脉络,希望对有识之士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