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篇
教育   422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受新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由此而引发的文化革新的呼声高涨,但传统的文化思想依然根植于国人思维之中.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鲁迅先生正站在这个新旧交替的门槛上,在他的作品中不仅透出新文化的曙光,也渗透着传统的积淀.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分析,能很好的把握新时代下国民旧的理念,从而解读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92.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真”与“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真求美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在以自然物为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做到景象真切,情感真挚自然.崇尚自然派标榜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认为真正引起美感的东西就在于斯,这是自然派区别于其他流派最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3.
面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那山峦起伏,平岗连绵,林密蜿蜒,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仿佛让人沉浸在"隐逸忘世,平淡天真"的诗情画意中,本文主要从潜藏在山水背后的纯熟技法、笔墨意趣、社会背景,审美心态等来品读和分析,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4.
经常看到学生这样一些习作:语言华丽缥缈,高深莫测,细读之,文章却又选材单一,思想肤浅,颇有潘金莲哭武大郎——有泪无声、蓄意造势之做作。也有的学生稚气未脱,天真质朴,却有意使用艰涩难懂的词句,故作深沉状,小小少年老气横秋,花季少女“浓妆艳抹”,失去了少年习作本身应有的纯真与朝气。那么,  相似文献   
195.
邹莹 《考试周刊》2009,(13):10-11
入仕与隐逸是施闰章与韦应物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作为儒官,身居郡斋却又心怀隐逸情结,"吏隐是他们对二者的调和方式。细读二人诗歌,我们可发现二者的内容、风格、表现手法均非常接近。他们的亦仕亦隐的人生态度、冲和平淡又自然高致的诗歌风格、朦胧淡定的诗歌意境均展现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6.
大量和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苏轼和陶,一是为了“陶写伊郁”,二是喜欢陶诗,三是崇尚陶渊明的为人。但是,苏轼学陶而不囿于陶,他的和陶诗凸显了一个经过了精神历险之人不屈、旷达的性格特点和自然平淡的诗风。和陶诗是我们研究苏轼晚年思想、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的重要文史资料,是苏诗艺术风格转变的标志,它建立了一种异代对话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7.
智慧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需要智慧的引领。智慧就是我们见微知著、洞幽察微的能力,从平淡之中开掘出灿烂的本领,秉持爱与正义的理性立场处理一切事务的行事风格。智慧的人生意味着具有诚信、仁慈、勇敢和坚忍的品格。而诚信就意味着不自欺、不瞒骗、不讹诈,正直、光明磊落、坦诚和守信。  相似文献   
198.
石静仪 《辅导员》2009,(14):124-124
人生就如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平静也平淡,只有在偶尔遇到一块石子的时候,才会进发出许多绚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199.
艾斯泓 《新读写》2009,(3):23-23
读《闲情偶寄》,颇有感慨。李渔为我们展示的那份悠然自得,是我所追求l’的。真正的生活,应像《闲情偶寄》中说的那样,即使在平淡中,也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然而,这样的人,往往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0.
陈四益 《出版参考》2009,(11):38-38
丁聪先生去世的消息,毫不令我意外。他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已经一个多月了。 丁先生和丁太太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从不愿麻烦别人,也从不肯做劳师动众的事情。丁太太说,如果丁先生这次在劫难逃,也不打算开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怀念他,就请好其书,好其画,从而想见其人。老朋友,大多已届高龄,大热天往返劳顿,于生者有伤,于死者何益?一动不如一静,或可写一些文字,留下他生活的痕迹,留下一片情谊。至于一群不相干的人,行礼如仪,鞠躬如也,了无意趣。她劝我不要去医院探望,因为探望昏迷不醒的病人已经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