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大话年画     
  相似文献   
82.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它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体现着人们祈福纳吉的生存观念和子孙繁息的生殖观念  相似文献   
83.
陆南 《新闻界》2012,(6):42-45
本文从朱仙镇木版年画谈起,论述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装饰图形中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图形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84.
周霁 《大观周刊》2012,(11):72-72
绵竹年画是四川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年画历史悠久,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最为著名,被合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由于年画的制作大多数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所以又称之为木版年画。绵竹年画的历史悠久,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本篇文章主要从绵竹年画的起源、题材与内容、艺术特色、色彩以及绵竹年画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阐述对四州绵竹年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5.
魏坤 《大学生》2012,(Z4):50-51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平面设计专业,在今年包装、广告、书籍、VI四大方向149个毕业作品中,有91件作品是书籍设计。视角丰富、创作多元,文化气息浓郁,这是今年书籍设计方向三大亮点。而关注民生民情、关注新闻时事、关注弱势群体,是我们引导学生去做的方向。下面就请大家随着我一同来目睹这些作品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86.
蕴涵着丰富的吴地民俗文化内涵,并已成为历史的记录和城市文化元素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六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经形成期、兴盛期、衰颓期和新年画期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是艺术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在大力弘扬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站在时代和"文化苏州"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挖掘、整理、研究与传承工作,以使"一坞桃花"更加争奇斗艳、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87.
中国木版年画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最悠久,其凭借着其特有的艺术之美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祈求或是借助吉祥寓意以一种质朴的思维表达出自然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88.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间风格和淳朴古老的民族气质.本文在分析朱仙镇木板年画兴起鼎盛衰落和崛起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来探析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9.
虎年说虎     
2022年,是中国农历壬寅年,就是十二生肖的虎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虎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生肖之一(图1.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虎威图》)。只要说到虎,国人都会马上想到“虎虎生威”“狐假虎威”“龙腾虎跃”、武松打虎等成语和“虎故事”。在虎年到来之际,祝福《集邮博览》的编者、作者、读者朋友虎年大吉、虎虎生威,祝福来中国参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世界各国奥运健儿龙腾虎跃、如虎添翼,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90.
《百科知识》2009,(2):I0001-I0003
年画在北宋被称为“纸画”,明代宫中叫“画贴”。清初,因北京的年画产白天津卫的杨柳清,又称“卫画”。苏州称年画为“画张”。只是到了清末,人们才把新年时买来张贴的木版印绘的画,统称“年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