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51.
黄骏 《未来与发展》2010,(10):34-38
近些年来,庙会成为许多地方搞活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然而这道大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非议,在某些地方甚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庙会文化面临的这种境遇来自于现代经济社会提出的挑战。在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人们观念的更新给庙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个必然的趋势,精神消费在庙会文化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庙会文化生存空间的拓宽有赖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相似文献   
152.
“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说起门墩,自然令人想起这首久违的童谣,更让老北京人想起古老的四合院,想起静静立在四合院门口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各式门墩儿。  相似文献   
153.
厂甸旧事     
最后一次去厂甸,好像是在1956年的正月,距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从网上看到如今的厂甸又是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了与旧时厂甸有了两点不同,一是地域仅纵贯新华街,二是摊商以民俗花会、工艺百货、各色小吃为主,却很少看到旧书与文玩的摊贩。厂甸得名于琉璃厂,而琉璃厂则是因为元代曾在此建过琉璃砖瓦窑而得名,后来琉璃窑废弃,这里成了一片废墟,厂甸即指这片废墟,也就是今天东西琉璃厂的中心地带。"甸"  相似文献   
154.
李俏 《兰台世界》2022,(6):152-154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新文化与旧习俗碰撞与融合极为明显。特别是旧历年节时,政府明令严禁封建迷信活动,但庙会依旧香火鼎盛,这两者之间的碰撞与交汇构成了青岛近代图景的一部分。而当时的报纸对庙会的举行和政府的市政建设措施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民众提供了认识两者的素材。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因两者的交织而走向近代化,独属于青岛的特性也慢慢呈现。  相似文献   
155.
庙会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具有信仰、娱乐、商贸及交往等功能。随着山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政权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这期间,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庙会也经历了自发存在到政府力促恢复再到不断被改造的过程。革命根据地政权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赋予庙会以新的功能。这一过程表明了根据地政权对传统文化既传承又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山西乡村庙会活动日趋活跃,庙会数量之多、举办之频繁,成为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世俗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就其功能而言,乡村庙会既拉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社群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7.
庙会的回忆     
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好久了,但我还是忘不了每年春节的喜庆和快乐。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文,我马上回忆起了去年在老家逛庙会的经历,说起来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58.
蒋启武 《课外阅读》2010,(7):123-124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册课文《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本文就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写到的送灶习俗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9.
盐池神庙是河东池盐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兴起、发展与变迁无不与河东盐池的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盐池早在安邑建有盛宗庙,唐代开始兴建盐池神庙,以后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修建。并对池神加号封爵,遣官祭祀。民国以来,盐业生产地位下降,祀神活动消亡。盐池神庙诸神封赐的变化,祭祀活动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0.
樱井龍彦  陈爱国 《文化遗产》2010,(2):115-123,158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两极对立的概念,这导致"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是较难处理的。目前,在中国,为了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通过对民间信仰加以"登录化"及"整序化"等管制行为来去除其"迷信"部分,并把被认定为"传统文化"的部分加以有效的利用来使其遗产化。本文把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丫髻山庙会和天津葛沽镇的天后宫作为事例,对如何看待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表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