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言素质教育应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寻找语言学习的新视角。通过调整教材,实施有意义的变序教学;激情引趣,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积极性。运用教学技术,聚合学习心理等互动性教学行为,实施语言素质教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的历史课是一门内容既严肃、深刻又丰富、生动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严肃有余,缺少生机。那么,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一、以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但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剧志安 《教师》2014,(11):76-76
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实施恰当激励评价等策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起学生的积极心理场,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勒温"心理场"的原理,讨论高校寝室文化心理场的构建方法及相应的机制建设。从大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以寝室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构建高校寝室文化心理场。并探讨了高校文化心理场的具体措施,从外在改变、制度约束、心理相容与辅助等方面,对高校寝室的教育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叶臻 《成才之路》2013,(9):16-19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学习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英语教师心理场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影响举足轻重。因而,教师要研究成才规律,探索英语教师心理场和学生英语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建立最佳教师心理场来激发职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调适他们的心理环境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四个方面,即情感智力,教师强势心理场,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阐述了当代大学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心理场域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心理场域是创造性心理结构中多元成分、要素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的网络,是有形与无形的整体集合与各种力量的不断重组。本文介绍了心理学界关于创造性心理场域研究的一些新进展,概述了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创造性与知识技能、创造性与智力发展、创造性与人格特征、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创造性与人脑机能等关系的基本认识,探讨了构建创造性心理场域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在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存在的教师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的差距,以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分析来自不同主体对教师的期望,揭示教师在多种期望形成的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中,最终选择实然角色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