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4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孙韩英 《云南教育》2007,(12X):28-28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我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已有一年了。回首过去,却发现逝去的365天里都充满了回忆。  相似文献   
72.
苏轼少年得志,然而“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前赤壁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近四年之时,这篇散文赋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能使我们体会到他四年来的心灵解脱的过程,找到其人生中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寻求心灵超越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3.
走着走着,又是一年。一个白发老人在回顾着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历程,他选择的职业是教育工作。重庆38中学、重庆育才中学都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他评价自己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不负此生的选择。他就是重庆育才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党委书记高元祥。  相似文献   
74.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18-19
名家小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西南)。由于解县在当时属于河东郡,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柳河东。柳宗元是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历经坎坷,政治上的失意,使他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于理论研究。教育思想要点:培养贤者尊师重教明其志勤学博学学则生疑顺天致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垂钓的老渔夫形象。如果把此诗每句的第一个字抽出来,“千万孤独”立刻跃然纸上。透过这首《江雪》,我们似乎看到,作者柳宗元在…  相似文献   
75.
1937~1946年期间,废名为躲避战乱,在家乡黄梅生活了10年。伴随新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废名同时走过了一条丰富而曲折的心路历程。避难生活开始近两年时间,废名生活在自己的大家族里,他的思想里依旧保持着现代大都市知识分子的观念,不过家族生活体验为他后来认同家族主义奠定了感情基础。随着进一步接触社会现实,他认识到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中心的社会,并对此持同情态度;随着深入了解民生实际,他对中国民众的生存诉求有了深切的感受,并因之反省自己以前思想观念的局限,因而从一己世界里走了出来。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局限,使废名又渐渐回到偏重内在生活的心灵轨道。  相似文献   
7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诸多风云人物,赵世炎无疑就是佼佼者之一。他作为一个进步的爱国青年,矢志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事业,面对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继承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在其师友的引导、帮助下,积极进行思想改造,心路屡变,思想飞跃。在走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工读主义之后,最终牢固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后“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似文献   
77.
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这些词作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从词作中可见其跌宕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领略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意境美、格调高,寻常语、细腻情,用语工、韵律美。  相似文献   
78.
三毛与海明威在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在人生经历,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他们广施博爱,却难以满足被爱的渴求,他们倍感孤独。声名之累使他们难以自拔,疾病折磨更令人难以忍受,最后以自身之惨烈愤然辞世。本文着重探讨了两位作家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9.
赵慧 《现代语文》2007,(5):32-32
《明天不封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则生活故事:“我”、“儿子”围绕要不要封阳台,展现了“我”一系列心路历程的变化,最后决定明天不封台。以此为话题凸现了一个时代主题,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0.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