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无论是思想认识,写作态度还是写作风格,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巴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文学创作中得以详尽反映。在《忏悔录》、《随想录》等作品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这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2.
《大浴女》的主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文本中我们读到更多的是铁凝对完美人性的期待。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每个个体具有勇于忏悔的能力。中国人向来缺少忏悔意识,作者通过对尹小跳、尹小帆、章妩、唐菲等一组人物的塑造,在相互对照中试图努力阐明这种意识的缺失,进而实现她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3.
《古船》以宏大的场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当代农民为命运进行抗争的生动画卷。尽管历史铸就的苦难象泰山一样背负在主人公身上。但作家仍然从普遍的人性,崇高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讴歌颂扬了其笔下人物企图普渡众生的苦行僧的形象。本无意以一个道德家的口吻评《古船》的高低优劣,仅仅从人性,人道主义这个独特视角对作品进行解析阐释,轻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4.
伯乐的忏悔     
尊敬的上帝:当我走完人生之路,向您报到的时候,回首往事,不寒而栗。与其说这一生走了些错路,办了些错事,不如说多半在走错路,而且犯了许多罪过,还是不可饶恕的。  相似文献   
125.
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沿着寻找、失落、再寻找的叙事主线,走向了痛苦的内心自省。主人公在追求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无力挣脱欲望的诱惑,并以狐狸、乌鸦、飞虫等组合意象来隐喻欲望的种种伪饰、变形。鸠摩罗什在庸常生存与理想超越的窘境中选择堕落,又在自我辩解与良知催逼的悖论里拷问心灵。作者借古老的故事内核演绎了现代性焦虑的全新命题。  相似文献   
126.
摩羅 《中国文化》2007,(2):51-60
原罪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论 中国学人论及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时,总是把它放在基督教背景下来讨论,因为在我们的知识领域内,这是基督教哲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种看法大致无错却又未必完全准确。在基督教哲学之中,这两个概念也有个发展过程。有人指出,《圣经》中并没有原罪概念,是奥古斯丁创造了“原罪”(peccatum originale)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7.
<读书>杂志,在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群中有着重要影响.发表于<读书>杂志不同时期的<摇荡的秋千>(李辉)、<周扬的目光>(王蒙)等一系列文章构成一个独特的周扬研究历史.<读书>中的周扬不是一个理论家的周扬,而是作为一个人的周扬,一个政治化的知识分子,一个不能脱离知识分子的许多特质,而又陷入了政治漩涡的文人.周扬的"悲剧",周扬的性格,与胡乔木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读书>中,他们两个常常并提,互证着对方.晚年的周扬,以一个忏悔的形象;但他的忏悔,也遭遇到了非议.作者们写周扬,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如王蒙与李辉,便在写周扬中显出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28.
向鹅忏悔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记忆,然而有一件往事却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尤其到了晚年,每每想起,更是充满悔恨与自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9.
朱自清创作中呈现明显的忏悔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他在艺术美学中追求文艺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年少时所受的佛教思想影响。朱自清无情地解剖自我内心灵魂,他用真情实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0.
《晚霞消失的时候》在反思历史与重建个人精神维度上体现了对正统的偏离。小说具有可贵的忏悔意识,表达了一个红卫兵对"文革"的真诚反思。小说打破了伤痕小说的成规,伤痕的主角,落在了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南珊和楚轩吾两个人身上。小说通过叙述两种人生观的冲突,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个人精神维度。这两种人生观,一种是李淮平所代表的一代红卫兵的人生观,一种是南珊的哲学。南珊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启蒙主义和新传统主义相混杂的普世价值观。小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言性,充满对战争、历史、宗教信仰等宏大问题的追问,它不是写给70年代末的,是写给今天、写给未来的。它所辩论的问题,不在80年代的框架内,自然和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