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陈晶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4):20-21,27
《红字》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女主人公海丝特的自强不息是"自助"精神的体现,而牧师丁梅斯代尔的公开忏悔是清教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2.
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创作几乎都弥漫着"家的主题",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大多书写家庭的悲剧。两位剧作家在剧中都内隐着一种自我救赎精神。他们希望通过忏悔、圣爱和宽恕、出走的方式获得家庭的自我拯救。奥尼尔和曹禺通过自身的生命体现,对人类命运和前途执着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人性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3.
聂国心 《现代语文》2008,(1):113-115
本文的立足点在于<随想录>的价值和意义.前半部分从作品的内容切入,分别阐释了作品中所批判的封建残权思想和充满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了作家自我忏悔的意识.后一部分点到了作品形式本身的特点--纯朴真诚的语言.<随想录>作为当代散文史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可忽视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巴金忏悔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忏悔意识的产生,是受卢梭、民粹派和托尔斯泰的影响,他的忏悔意识的流变,可分为三个层面:作品中主人公的忏悔及作家本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产生的尾悔,是忏悔的人的忏悔;忏悔意识与忏悔主体的分离理从忏悔的人到忏悔的奴隶的倒退;主体意识的回归,是从忏悔的奴隶回复为忏悔的人,再到人的忏悔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5.
中国文学的忏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形象出现的作家,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埋藏文坛,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曹禺在其早期的话剧创作中,力图建构一个全新的理想世界,并试图以此去对 抗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与邪恶,进而实现人类灵魂的自我救赎。这是一种基督徒式的精神理念。 他的文本中充满了“以善抗恶”的理想色彩,但剧中人物的命运最终却是走向幻灭,自始至终都 是处在矛盾运动的两极对立之中。本文拟以曹禺前期。部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 人》)为个案,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对这种救赎与幻灭作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7.
端木蕻良的前期小说与托尔斯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木蕻良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批判主题模式的发掘、自传性人物形象的忏悔意识等方面,时代背景、家庭环境、自身经历的相似是他接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庾信在北朝写了大量忏悔的诗文,用以对自我灵魂进行审判,希望藉此走出那座困扰他的愁城。本文分析了他此种心态的种种表现,又探讨了忏悔心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有为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那些美梦,没给你我一生有愧……”李荣浩以一首《年少有为》重袭华语乐坛。一时间,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沉溺于歌曲淡淡的忧伤气质,尤其是高潮部分婉转的忏悔,每次高八度的哀诉都是对心灵的揉捻,予人强烈共鸣。可每当你不经意哼上两句时,真正体味过“有为”二字吗?或许,只有品尝过“无为”的失意后,才会对歌中“丧”的意境有更深刻地了解,也会对“有为”有更深地渴望。  相似文献   
150.
张楚小说论     
张楚是近些年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小说家,他对小镇人物形象及心理的塑造生动、可靠,对小镇生活有着细致具体的描写,他将绝望当成故事的开始,在叙述中痴迷寻找一个最坏的结果,于日常生活中发现忏悔的消灭,在展现了一个社会群体普遍生存状态的同时,显示着作者探究复杂人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