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寻春     
伴着缠缠绵绵的微风,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暖使我苍白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等待、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回我曾经编织过的那个七彩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2.
美丽的太阳     
他是我心中的太阳,时常放出美丽的光芒,让我的智慧之花徐徐绽放,折射出灿烂的光辉。每当我看见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有一种淡淡的潇洒,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神中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时而忧郁、时而欢喜。  相似文献   
123.
蓝艳 《考试周刊》2014,(55):177-177
本文阐述了如何对忧郁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指出了在对有忧郁情绪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时,要鼓励学生宣泄忧郁情绪,促使学生将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协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重建希望和转移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4.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人情人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25.
正你长得是真好看,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但,也实在够恶劣。你才上初二就谈了好几个女朋友,还死乞白赖地求我帮你写情书。我大笔一挥拐着弯儿损人,眯着眼看着你喜滋滋地送去,黑着脸灰溜溜地回来。你咬牙切齿地对我说:"那女的居然看不上你写的情书,我怎么会看上这么肤浅的人!"而后,你看着笑疯了的我满脸疑惑。  相似文献   
126.
郁达夫笔下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欲望”的主题,故事情节的展开也与“欲望”的被压抑有着莫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作者笔下的“欲望”描写出发,探究“欲望”主题沉沦的前后期表现,从揭示沉沦与救赎的矛盾形成原因,从而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7.
蒲真真  杨曼 《科教文汇》2014,(31):121-122
本文通过透视波德莱尔自身的忧郁以及他所生活的巴黎这座城市的忧郁,折射出波德莱尔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其前卫的美学理念;而他关于“现代性”的界定对文学和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与再塑。  相似文献   
128.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10,(11):20-22
《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一文(见《世界文化》2010年9月刊)所说诗人对苏什科娃的爱,主要还是一个少年对一个美丽的青年女性自然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少年诗人对理解自己的知音的寻觅,这种爱尽管热情,但不炽烈,更由于女方不理解自己而深感失望,因此即使失恋也不会痛彻心扉,但他随后对伊万诺娃的爱,却是激情满怀,发自心底的。  相似文献   
129.
正~~  相似文献   
130.
莎士比亚刻画哈姆雷特,不是要重复古老的复仇故事,而是要通过他表露自己的思想,阐述自已对时代的认识。同样,艾略特把一些零言碎语放在一起,也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要向我们揭示一个支离破碎的,病态的社会。这两部伟大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两个时代精神的体现与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