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风吹来,裹挟着几丝秋意,菊花也因此染上了几分伤感,耳畔不觉响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吟。雨敲打着芭蕉,也敲打着我心灵的屋檐。也许秋是忧郁、低沉的,就连天空也为它俯下  相似文献   
62.
中国艺术家们忧郁感伤的心理机制尤为发达.其作品十分自然地在生存于忧患之中的人们心灵上激起共鸣,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审美效应.这种效应反过来又刺激了创作者对忧郁感的体验和表达.然而,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受着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支配的艺术家们所忧所患常有许多差别,与它相联系的忧郁感伤随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内涵,在作品中所具有的忧郁美也就体现出几种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63.
故事简介: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  相似文献   
64.
寒冬季节,万物蛰伏,日短夜长,人们格外需要光照。在我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上种种原因引起的阳光照射不足,令人精神压抑、忧闷不乐,做事没兴趣,甚至无缘无故产生一些悲观或“杞人忧天”的念头,严重的情绪压抑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物钟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5.
“鴜鹭湖”和科尔沁旗大草原哺育了端木蕻良,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也为他提供了灵感养料,端木成年后背负着国恨家化四处流落的种种经历,使他的心灵被忧郁占据了.本文分析了端木早期作品所体现的“湖”和“土地”情结成为忧郁的两大主题意象.  相似文献   
66.
戴望舒是一个爱做梦的诗人 ,《雨巷》作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是他的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白日梦”。诗中巷、丁香姑娘、雨三个意象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分别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特性、诗人颇具传统特色的忧郁心态、现实理性层面的“自我”。因此 ,《雨巷》也可理解成是诗人对在梦中穿越中国传统文化之“巷”的所见所感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67.
《沉沦》,《田园的忧郁》都是创作于日本私小说正盛行的时代。但《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等日本私小说又有不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开掘主人公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是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更敢于暴露自己的感情。这是《沉沦》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文学上开创了健康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人格上捍卫了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68.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必读的散文名篇,对作者在文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及其变化历程,学术界历来颇多争议。1对《荷塘月色》表达思想情感的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着眼于文人的多感善怀,认为作者是在强调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作者试图通过观赏自然美景来实现精神上的解脱,却始终得不到解脱,通过这篇散文,作者传递的是一种无法排解的无奈与痛苦。第二种看法是着眼于时代,认为文章体现了旧知识分子对于所处黑暗时代的强烈愤懑,眼前的自然美景与社会黑暗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  相似文献   
69.
孤独是一种情感体验。生活中,一些少年儿童常表现出孤立无助、心灰意冷、紧张、压抑、忧郁、怯懦等心境状态,在心理与行为上惧怕、淡化与人交往。这便是孳生了孤独感的表现。少年儿童一旦陷入自卑、怯懦紧张、孤独之中,就会闭锁自己的心灵、拒绝交往,成为不受群体欢迎的人。生怕一时疏忽招致别人责备.  相似文献   
70.
《掌声》(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教参中要求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地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