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体态语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彼此进行交流的方式,是通过人的形态、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在交流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蹙一展都会表达特定的含义,体现特定的感情。由于秘书需要全面、深入、有效地与人进行信息沟通,因此,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体态语领悟能力。在体态语沟通方面,秘书与领导要达成默契。秘书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多加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自己在体态语方面的“语感”。提高体态语的研究能力,同时提高体态语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2.
133.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壁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134.
妻因为学习的缘故迫使我在一周里又当爸又当妈。做饭、家务还都不在话下,唯有给女儿梳头真是难为这个从小时到现在都从来没有梳过辫子的我。女儿还真会鼓励我,她相信我能做好。  相似文献   
135.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坏取决于这个学生对语文悟性的高低。林语堂曾说:“一个人读书,首先要寻求思想之味。而且他也能够获得书中的味。”“悟”就是要帮助学生从书本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味,乃至人生之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悟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36.
语文学习的“悟性”,究其实质就是对诗文或客观的景物或人事的理解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提倡语文的四大能力结构:听、说、读、写。而这四种能力的高低又与悟性的有无乃至多寡直接相关,而悟性是听写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7.
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思维的体操”,它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窗口,只不过通常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38.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悟性”是学习的源泉,它可以使你更加有兴趣地、更加深刻广泛地探求知识。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文字表达内容,有时“拙辞或孕于巧义,庸词或萌于新意”,有时表里不一、上下各异。其实,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  相似文献   
139.
中学的历史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本文密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学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素质。为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四个方面善悟、恒悟,不断创新,实现“厚积”,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40.
当下中学教育追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阐释和考试中对答案标准的规定,虽然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却内化为技术理性,教学法则变得过于偏重知识理性训练,忘却了教育还应追求感悟和重在乐趣等非理性感知。从而陷入了知识标准化的困境,丢失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性和丰富性,令中学教育"祛魅"。教育要"返魅"就要悬置当下各种被工具理性与知识理性掌控的教育操作,力图返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