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许多动物都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叫做定向力。定向力是动物的一种特殊本领,有赖于感觉器官才能实现。但是,靠哪一种感官来定向,却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2.
奇妙动物眼     
<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惊人杰作,眼睛就是其中之一。但它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不同动物有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眼睛——总计不下40种。形态各异的眼睛不仅生动地  相似文献   
183.
正"科学梦"不高深,也不遥远。我们不必奢求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成为一个个科学家,也不渴求每个学生一辈子从事专门的科学研究。我们只是期望能用我们的教学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让科学焕发出应有的本色和美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科学思维,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思想,提升孩子们未来的生命质量,这就是我所追求  相似文献   
184.
拟芥兰——“嗅”到炸药即变色植物一直被人们用来装点并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最近.科学家意外地发现了植物的一个新用途:排爆。 科学家发现,虽然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感觉器官,但许多植物也能感知环境,并且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5.
1注重教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就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呢?观察时应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用眼去看,颜色,形状要牢记;用耳朵听,听出声音的大小,特点,来源;用嘴去尝,味道是苦是甜;用手去触摸,感觉事物的软硬、粗细、光滑粗糙。观察还得按一定顺序,边看边想,并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不会杂乱无章。平时,一定让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6.
《海南教育》2013,(6):39-39
<正>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87.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集声、形、文、图、像、动画于一体,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丰富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学习并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  相似文献   
188.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借助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特征等,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达到掌握技术,在通过第—信号系统的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来促进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发展,发展认识能力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直观法的作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为此,笔者就直观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9.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主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引下,调动自己的手眼嘴脑等感觉器官主动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90.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