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我是个狐儿     
卓玛:从我懂事那天起,孤儿院的管家就告诉我,我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各自分飞,所以我是一个孤儿。从小没有教育、关怀,更不要说父爱母爱。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孤儿,虽然我比别的孤儿聪明活泼一点,但是我因为敲诈勒索被判处劳教两年,现在还有一个月就新生了。我不知道今后怎么过?路该怎么走?我好后悔没有父母,更没有他们带给我的幸福,否则我就不会走上这一步了。我不想被今后的生活淘汰,你能给我一个工作吗?我想好好生活。小黄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2007年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的三场比赛进行对比分析.对中国队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对抗中有效地完成攻防的稳定性,心理承受重大比赛能力,定位球战术和个人防守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协防、保护等诸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队目前的现状和差距,并为以后的中国男子足球青少年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3.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学生在追求某种学习目标时,由于目标与障碍之间、目标与动机之间发生冲突,学生主体上体验到的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4.
轻视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性缺陷,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自由与自主性.力图通过这种反思能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正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历练,大家即将步入考场,用自己的奋笔疾书去验证这多年来的学习效果。在这最后备考的时光里,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想和大家闲话家常,说说自己对高考和大学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对于高考的认识。高考,曾一度被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年以前曾被视作"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旦考试失利,很多学生不能承受打击,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那时的考生面临的选择较少,  相似文献   
166.
活下去     
《初中生》2013,(19):20
kllahf初中生lkde@qq.com:姐姐,我们家最近发生了好多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寒霜单打苦命人!活不下去了!不,一定要活下去!你是家庭成员之一,当然有义务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果家庭成员个个都承受不住打击,你们家不就垮了吗?姐姐这个正月也比你好不到哪里去:伯母去世,尽完孝便得了有史  相似文献   
167.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深切关注了人类的存在状态。书中的托马斯和萨比娜原是相似的人,但"非如此不可"的选择使托马斯的人生重新充满了意义,一如既往的"别样亦可"的选择则使萨比娜的人生成为一片虚空。"非如此不可"的选择对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人生在世,谁没有痛苦呢?只要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真善美与假丑恶等各种矛盾存在,人就难以摆脱痛苦。其实,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真有什么上帝存在,上帝也会有痛苦的,因为他创造的世界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意志在运转。痛苦对于人来说总是一种折磨,因而没有人喜欢自己被痛苦所包围,但我们又无法完全逃避痛苦的追  相似文献   
169.
《中国新闻周刊》2013,(9):14-14
消息人士透露,一些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二套房房贷首付或提至7成,利率提高至1.3倍。1.最近三年,你家有购买二套房的计划吗?  相似文献   
170.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女性身体成为叙事意义的集结点,蕴含了丰富的能指,承担起言说性别权力关系与身体哲学的重要使命。改编后的影片《布拉格之恋》中的女性身体完成了从文字符号到影像符号的艺术形式的复杂转换。然而,两种异质叙事媒介呈现的身体必然存在不可缝合的裂隙:小说中女性身体的处境隐喻了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位置,具有传达作者关怀弱势群体的言说功能与符号意义;电影中女性身体的深度被平面的景观身体取代了,沦为男性人物及观众观看的欲望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