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我们正青春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我们正值青春,我们哭过、闹过、炫耀过。青春有太多太多有所谓和没所谓,于是我们都安静地承受着。青春充满着理想。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踏上征程,幻想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土地,却不知满路的荆棘坎坷。一次次失败后的感伤,却还是挡不住那颗心的方向;一次次地在旅途中迷茫,却还是咬着牙挺向前方;一次次的失落与徘徊,却还是选择了坚信最初的梦想。走在陌生的路上,看着陌生的  相似文献   
62.
学会放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听到一堂关于轻松生活的讲座。宣讲中,讲师把一块砖放在桌子上,问大家:"这张桌子可以承受一块砖的重量吗?"大家都笑了:"可以。""不错,这张桌子完全能承受一块砖的重量。但是,如果连续放上十块、二十块、三十块甚至一百块,结果会  相似文献   
63.
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小说共同之处是在小说里思考存在,探索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这突出体现在宽泛意义上关于政治和性爱的思考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黄金时代>显示了两位作家关于轻与重选择的艰难、灵与肉冲突的挣扎的思考的既共通又相异之处.基于内在的思考,两位作家关于"历史"和小说艺术的看法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4.
董飘飘  丁香 《海外英语》2013,(23):211-212
米兰·昆德拉以创新性的写作手法和哲学思辨性见长,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颇受国内学者青睐。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哲学意义、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该书进行研究。该文主要系统地分析整合了国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5.
《科学生活》2009,(6):48-51
职场白领,一个最为庞大的社会群体。为了生存、工作、竞争,满足内心的欲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由、快乐、平静似乎正在他们的生活中渐渐远去,"亚健康"、"过劳死"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这其中带着一些无奈,也带着一些心酸。  相似文献   
66.
在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当中,哲学形而上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主人公特蕾莎和托马斯在灵与肉、"轻飘"和"沉重"的生活当中一直反复踟蹰,虽然二者对于灵肉和生命的看法各有不同,但两人均走在同一条永无止境的生命之路上,因此"在路上"也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重要主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从简单介绍米兰·昆德拉及其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入手,分别从男女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究该作"在路上"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7.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68.
特雷莎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是“重”的代言人,其复杂的内心,特殊的性格,以及她对于“灵与肉”应当和谐统一的爱情追求,无不使其表现着生命之“重”。而特雷莎的梦境以及她在面对情敌萨宾纳时的服从,都鲜明对应着生命之“轻”。带着“重”的痛苦,特雷莎开始了向“轻”转变,她复杂的情感世界与内心矛盾向生命另一种极端形式变化。借由“轻与重”这生命形态二重性的不断追问与展现,特雷莎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并非完全的田园牧歌式的情爱中觉醒,她经历了一次次的压抑、逃离、挣扎,才真正令自我意识的光芒绽放。  相似文献   
69.
勇于承受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来了,一支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地说:“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  相似文献   
70.
作用和作用的承受是自然语言描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句法学中对主语和宾语,主动和被动的研究,语义学对施事和受事的研究,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等研究都从不同侧面涉及作用和作用的承受现象,但并不能透彻解释承受句汉英互译时,需要进行强制句类和句式转换的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HNC理论来对作用及作用的承受现象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