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年轻干部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值得羡慕。但大多数年轻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重。现实生活中的时间、身体、个人问题都不属于自己;网络媒体时代无限地被人关注,处在焦点之中;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的某些困惑,让他们倍感从政为官的不易。其实,这份沉重完全可以转化为生命的“压舱石”,让人生之舟行驶得稳健而安全。  相似文献   
8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10名之列。  相似文献   
83.
本色     
  相似文献   
84.
路,在何方     
如果不是相信灵魂不会凋亡,如果不是相信13亿爱的伟大,我们何以承受这巨大灾难带给我们的悲痛绝望,去找寻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题记  相似文献   
85.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尼采是最常被引用的哲学家。他的名字镶嵌在小说和电影之中,从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的《荒原狼》、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灼热的马鞍》(Blazingsaddles)和《一条名叫旺达的鱼》。颂扬或反对尼采的文学作品也不计其数。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尼采的学术研究汗牛充栋,但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言和偏见一直弥漫于公众的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86.
姚竹 《中学生百科》2012,(10):29-30
她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刚入学的时候并没有多注意她,女孩因为身体不适并未参加开学的军训,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她坐在最后的位置,一直低着头,安静地看着书。课间路过她的位置无意间看见她的书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迹,下课时她也没有走动,在草稿纸上专心演算着什么。重点中学的很多学生都非常刻苦,在逐渐习惯了的同时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更为严格的学习环境下,努力亦  相似文献   
87.
关于公司的现物出资,我国存在着股东用现金出资,公司又有偿反购股东的现物以此规避法律的行为,这不仅不符合公司合法成立条件,违背了资本充实原则,而且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不利,也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德国公司法上的财产承受制度规定在公司设立之际,股东通过同公司实物交易的方式出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核实,并且如实记入公司章程,对于损害公司资本充实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定责任。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成立之际股东现物出资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简单,造成实践操作的不便,因而德国法上的财产承受制度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邓琼秋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0):111-114
柔石的作品《为奴隶的母亲》浓缩了一个身影,这个身影具备双重身份:母亲和奴隶。文中将母亲的含义与奴隶的含义融合到一起,使人看到了两者的等同性与无奈性,这里面其实揭示了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作为母亲的角色,她要做什么,二是在那个时代,母亲的角色被扭曲化,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社会制度的不公平性,无法发挥出母亲的巨大含义,却被灌输了奴隶的定位,这一系列的经历和演变,充满了作者的控诉与批判。  相似文献   
89.
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苏联入侵的捷克为背景,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叙述了几个不同人物的感情瓜葛和人生际遇,揭示了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困境,并以女男主人公选择远离现代都市,隐退到乡村生活为结局,寄托了人类向往田园牧歌生活,重返伊甸园的理想。  相似文献   
90.
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后半生厄运连连,死亡和灾难时刻伴随着他,可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没有被苦难压倒,没有以死来逃避非人的生活,而是乐观地活着。为什么他能不死而活下来?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人间的温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性格使然。福贵的一生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他的生存可以上升为一部生存寓言。从福贵的身上,可以学到面对苦难时的方法和态度:承受与乐观。他是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存困境的一个很好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