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因果关系作为认定犯罪的一个构成要件,在刑法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作为犯罪中,由于"不作为"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因果关系的认定难度很大,根据我国刑法"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此类犯罪的认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审判法官.因果关系推定的有条件适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2.
新闻诽谤属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下的一般侵权,过错及内容真伪的证明责任均由原告承担,法官无权对此问题进行裁量。证明责任的本质意义在于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一方当事人的败诉风险,而不仅仅是提供证据。无论在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上还是我国及两大法系的法律上,新闻诽谤都没有适用过错推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饲养动物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和动物园动物侵权的过错推定责任。然而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情况却不能完全纳入其中。尤其是动物园开放或半开放的野生动物侵权责任适用。本文从动物侵权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方面来分析动物侵权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6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证明责任上并没有实行倒置,证明责任仍是由控制方承担,有些观点混淆了辨护权的行使与证明责任的负担。立罚并不存在有罪推定问题,更无从论及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背反。认为该罪属于有罪推定,且有违无罪推定原则的观点是将事实推定等同于推定犯罪,有罪推定,而且未能认清本罪的犯罪构成,对本罪的特性亦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65.
与美国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与记者诉讼负担重、败诉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对过错、损害赔偿由法官推定,美国则由原告证明;我国由媒体或记者对报道真实性负证明责任,美国由原告对报道的失实负证明责任。然而,深层原因是我国法律和司法界的以下问题:理论上对民法名誉权和宪法性言论自由权同等保护,但前者有系统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保障,操作性强,后者则无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66.
对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学界主要存在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四种观点。四种观点主要争议焦点在于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是否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通过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结合对"过错推定"一词的内涵的分析,以及对公平责任与德国法中危险责任的相似性和其本身特殊性的思考,过错推定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属于独立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67.
论公民的体育权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公民权利内涵和体育需求发展的分析,以及对公民体育权利法律规定的有关论述,揭示了体育权利已成为现代公民权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而提出,确认并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反映了当代国际上体育立法的一种趋向,更应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立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8.
《侵权责任法》以行为能力之不同作为区分适用不同归责原则的依据存在诸多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未明确排除公平责任的适用,也具有危险性.从应然角度,应将过错推定责任作为教育机构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一般归责原则,排除公平分担规则的适用.为弥补侵权法规定之不足,政府应设立学生伤害事故基金来解决教育机构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问题.  相似文献   
69.
李海涛 《红领巾》2004,(1):110-112
在加害人不明情形下由全部“可能加害人“共同承担责任的判决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学理论、法律制度的支持,同时又会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效果,甚至会诱发当事人的道德风险.确定加害人不明情形下的损害承担原则,应当转换思路,改由受害人自担风险.  相似文献   
70.
环境污染犯罪的本质及表现和传统犯罪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污染环境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往往不具有污染环境的直接故意,并且危害后果的产生和显现具有复杂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因此,当环境污染犯罪的危害结果出现后,依据传统刑法理论来证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和因果关系相当困难。为了加强刑法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辨别与认定污染环境犯罪,有必要确立环境污染犯罪的过错推定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