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编读往来     
《百科知识》2015,(2):13
<正>——一位天津的读者短信留言:我是一个普通的年轻读者,订咱们杂志已经有4年了,很爱读,学到很多知识……作为一个忠实读者,我建了一个全国读者QQ群:391587829,大家可以聊聊杂志以及知识。——感谢这位年轻的老朋友。正如你所说的,读者群还是读者自己建为好;同样如你所提议的,杂志的编辑也会加入和大家一块儿交流。QQ群刚建好,读者朋友们踊跃加入吧,让这里的人气旺旺的!  相似文献   
22.
正汉字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它的使用范围却绝不限于中国之内,在中、日、朝、韩等东亚诸国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如越南等地,汉字都在被广泛使用。因此,汉字被视为东亚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那么,汉字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呢?不妨让我们来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23.
"笔称”种种     
正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相似文献   
24.
偶遇知音     
正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①曰:"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选自《笑林广记》)  相似文献   
25.
“位”字在现代汉语言语生活实践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高且易错的敬称量词。本文首先从“位”字的义项出发,在《汉语大字典》中去寻找其敬称色彩的来源;其次,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网络版)来梳理概括出“位”字使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指出“位”字在实际运用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而促进“位”字的正确使用,给汉语教学,特别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几种语言的敬称出发,提出心理距离因素对人称代词的使用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会使用某个看似"偏离"了所要表达意义的人称代词,从而改变心理认知距离,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甚至可能在词汇层面固定下来,便成为"敬语"等。这种"偏离"使用,或说人称代词间的相互"借用"具体会取得怎样的效果,还同其他的心理联想等认知活动及所在语言群体意识相关,最终由群体习俗决定。  相似文献   
27.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28.
用礼貌原则对古汉语敬谦称加以归纳总结并且找出其中的规律,敬谦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  相似文献   
29.
称谓,交际者互指或自称之名称,古今不同,中外有别。《三国演义》中的称谓种类繁,数量大,这些称谓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从《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收集了12个含有称谓语的句子,通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证明关联原则既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评价,也适用于称谓语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30.
1古代人称。学古文必然讲到古文化常识——人称的问题。我就用替换法指导学生说:古代的人称有谦称和敬称两种,如‘令堂’‘阁下’等是尊称,‘鄙人’‘老妇’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