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可以是"无中生有",一项教学改革也可以是"无中生有",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可以在"无中生有"中形成。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在让学生学习"有用"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多学些"无用"的知识。教育需要以"无痕"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而"无为"是一种对管理效能的追求,是一种管理态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实施"无为",最终要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2.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与此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人的精神的失落也日益困扰着当代人的生活。以动态平衡与和谐发展为理念的生态学成为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视角。从生态学的视角去关注教育,剖析中国现代教育的显性特征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了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教育观,即和谐教育、生活教育、无痕教育。  相似文献   
53.
李凌凌 《生活教育》2015,(2):111-112
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现状,采取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暗示性德育、学科性德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无痕对接,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教化和知识的价值之间相互交融,在精神和情感交融中互相体会。  相似文献   
54.
<正>《冰灯》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文章:快过年了,"我"看到别的孩子都有一盏美丽的灯笼,心里很羡慕。虽然家里很穷,但是"我"还是张口向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在大年三十的清晨,父亲长时间打磨一块冰,正给我做冰灯。父亲冻僵的手不时塞进棉衣里,冰钻  相似文献   
55.
张彬 《教师》2010,(27):13-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56.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各种方法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资讯     
《声屏世界》2015,(2):183-184
广东广播将公益进行到底!庄子说"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可是广东广播却说"大爱有声"。"大爱有声"就是传播,就是要影响更多人投身公益。自2013年起广东广播发动旗下9个频率和1个网络平台合力推出了一个个公益项目,至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公益活动不仅帮助  相似文献   
58.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本文旨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能发展认识上的不足,结合"课课练"、"补偿性体能发展"、美国的"SPARK"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案例,加之自己平时的教学体会,抛砖引玉,倡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优化中小学体育课中体能发展的组织措施,达到体能之有痕预设和无痕渗透之目的。  相似文献   
59.
正也许是情系缘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我已在教坛上心无旁骛地干了35年,其中后段19个年头,居然一直在苏苑实验小学当校长。之所以说"居然",一是因为在不断推进校长任期、交流制等的今天,像我这种长久呆在同一所学校不走的现象已不多见;二是因为这既非本人主观所求,也并非本校客观必需。就在这样的情状中,我反复敦促自己"随遇而安"——安于适应现实,安于尽好本职本份,安于用心漫步于"有数、无愧"间……这,也许是被普通从教者的应有特质使然,抑或是受自身的一种秉性驱动。  相似文献   
60.
全面育人,德育为先。数学同所有学科教学一样也应承载德育的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德育进行阐述,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德育进行探讨,企图通过探讨对中学数学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德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