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南昌教育》2009,(12):30-31
在大学里,使用全英语教学的课程报酬,比使用中文上课的高出两倍!记者近日从暨南大学全英语教学竞赛上获悉,该校倡导英语教学15年来,目前每个专业都有两门课程是全英语教学。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对教师考核打分,不合格的教师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312.
广州暨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暨南大学一人独资企业,代表学校管理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性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并承担校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集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联合社会资本,积极推动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已经投资组建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州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州科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暨大美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中明电力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暨南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控股、参股企业,并与众多海内外公司、金融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13.
王丽明 《今传媒》2009,(11):20-22
2009年7月14日至7月18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二期"传媒领袖讲习班"在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开讲.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以外,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43所新闻院系的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共三百余人参加讲习班.  相似文献   
314.
提价还是不提价,这是摆在报社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广东记协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导,南方日报原社长范以锦说:“在新一轮的洗牌中,依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竞争力太弱的报纸无论提价与否,都有可能出局!”(《今传媒》2008年09月号)这太玄了,尤其是广东的地市报。  相似文献   
315.
暨南大学新图书馆于2004年动工兴建,2007年9月1日正式启用。建筑面积38180平方米,现有藏书170多万册,电子资源140多万件,阅览座位2500个,全年开放340天,每天服务的时间长达14.5个小时。馆内配置了多媒体阅览室、  相似文献   
316.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她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317.
海外华侨华人素有重视华教育的传统,近年来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满足海外日益增长的师资需求,2004年9月,暨南大学向教育部申报开设主要面向海外招生的华教育本科专业;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暨南大学开设该专业。暨南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创办华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  相似文献   
318.
教育部语言字信息管理司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各项工作已经就绪。  相似文献   
319.
李彬 《新闻爱好者》2014,(11):49-53
2014年4月,受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邀请,我有幸出席他们承办的全国高校传播学年会。其间,同一位负责接待的青年教师相识,了解到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的叙事问题。由于15年前,自己也曾主持翻译了一部《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新华出版社1999年),于是我俩自然就此作了一番深入交流。作为所谓“非虚构”的典范,普利策特稿堪称新闻写作的高峰,而这座让记者仰之弥高的文本并非  相似文献   
320.
暨南大学是一所知名的华侨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学生达11000多人,由于社会制度、教育背景、学习习惯、文化基础、思想意识和就业出路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之间的知识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许多不同。针对学校这种国际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特殊生源结构,结合学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上,从易用性、兼容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相对优势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