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翟维纳 《出版参考》2010,(16):I0005-I0005
视点一:2010年6月“学而优”广州暨南大学西门店悄然关闭;2010年7月31日已有16年历史之久的广州第一家三联书店撤出广州购物中心;紧接着,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在微博悲情告白,自8月中旬起,龙之媒广州店将结束营业……  相似文献   
82.
《新闻前哨》2010,(3):87-87
《传媒经营变革》(南方日报传媒集团郭全中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广东省记协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导范以锦为该书作序。序中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全国报业中为数不多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创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后.郭全中有幸成为第一个进站人员。郭全中在进站之后的一两年中.  相似文献   
83.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生命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晏光荣,就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4.
协会简介暨南大学"美食协会"成立于2009年5月。协会以学习和弘扬中国美食文化,宣传和发展健康饮食为共同目标,希望通过举办各类美食活动,在校园内推广美食文化,活跃校园气氛,同时促进美食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学习。重大活动品牌活动之美食厨房由协会内经验丰富的同学教导其它有兴趣的同学做菜,旨在促进美食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5.
晋筠  吴凡 《新闻与写作》2005,(11):40-41
采访蔡铭泽院长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对认准了的那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和创新的愿望逐渐改变着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改变着如我们一样的学子。  相似文献   
86.
我们可以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的发展轨迹。1998年8月,号称我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在广州问世。这个一开始只是由三九广告公司和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试验品,是在经历了两三年的风雨之后,几经更名(从《晨报》、《七天》到《新周刊》),最后才成为今天的模式,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它起先就以《泰坦尼克号特刊》和《中国不踢球》、《改革开放20年全纪录》、《弱智的中国电视》等策划轰动一时。《新周刊》创办不久,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主办的《深圳周刊》(曾名《深圳风采周刊》)创刊。同年,《三联…  相似文献   
87.
5·12震灾报道与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我国也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突发性事件较频繁的国家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综合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国内GDP的6%.仅2004年,国内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超过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500亿元."林爱珺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博士.  相似文献   
88.
《世界教育信息》2006,(6):F0003-F0003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其前身是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于1906年在南京创办的暨南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意是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于五洲四海。1927年暨南学校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由此开创了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如今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在历史变迁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快速发展,于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实施“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89.
90.
粱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蔼一,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l906年出生于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在北平。他幼年慧颖睿智,成年志高行洁。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6年。1928年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29年回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兼任教学。1932年病逝于北平,享年2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