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1541篇
科学研究   13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新药物研发时间长、成本高,但成功率低,为了提高收益比,药物重定位即旧药新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从临床和实验角度鉴定药物的新用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从计算角度预测药物新用途成为研究热点;并且,随着药物和疾病相关的大量多层次组学数据积累,通过挖掘药物相关数据鉴定药物新用途成为可能。重点挖掘药物化学结构、药理性质、药物靶蛋白功能、疾病表型等数据得到相应特征,并将这些药物疾病特征进行整合,再将特征输入XG-BOOST模型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达87.9%,较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2.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预后恶劣。本文对368例慢性肺心病并发120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影响因素、原因与机制、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3.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11000万,日益构成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威胁。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等新型抗高血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态势。  相似文献   
64.
青霉素自1940年应用于医疗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证实,青霉素类药物较多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过敏反映包括皮疹(药物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5.
穷达  王瑛 《西藏科技》2002,(1):69-6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由静脉输入已成为治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4岁以下患儿,为了能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在治疗中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率的高低,穿刺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患儿转危为安的关键.特别是在抢救重症脱水,心跳呼吸骤停患儿更为重要.现将多年来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并充满希望的学科,在21世纪将对医药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67.
鲜花足履净     
《中国科技信息》2003,(1):52-52
  相似文献   
68.
自微乳给药系统是一种显著改善难溶于水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具有潜力的给药载体。本文主要针对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组成、相平衡的研究、质量评价、生物药剂学性质及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9.
毒药与新药     
苏光陆 《百科知识》2003,(12):22-22
借助现代科学,我们对毒药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 尤其是对它积极有益方面的了解和利用,人类从未达到 今天这样的高度。毒药治病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高能量药物筛选基本过程的分析 ,探索了靶分子固定化可能对筛选质量构成的影响 .从分子相互作用看 ,实际的过程远较理想的情况复杂 .分子间存在的静电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力能对固定化的机理构成较大影响 ,甚至可能诱发多层吸附的固定化模式 .基于固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靶分子与靶分子、靶分子与微球、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筑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 ,为实际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