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熹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童蒙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背景下,朱熹的胎教思想,及早施教、量力施教、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及注重道德榜样作用的思想,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他的这些思想对其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对今天的童蒙道德教育也依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43.
朱熹和陆九渊作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对心性的体认和把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心性论的相通之处共同反映了理学思潮的特征,但二的心性论也有区别。本从心、性以及心性关系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二心性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44.
知行关系是处理"知"和"行"关系的一门学问,是传统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由此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成为了中国哲学家尤其是古代哲学家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朱熹的知行关系理论比较系统完备地解释了知行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动态互动关系,在众多家的知行关系理论中作用和贡献较大。那么,朱熹的知行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朱熹的知行观对大学生涯有何种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其中的内涵以为我们大学生活的指导和借鉴,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说实在的,对于朱熹朱子这位宋朝老头儿。我并不怎么喜欢。他的名诗:胜日寻访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是好,但读来总觉得不如陶渊明的来得真淳,不如王维的空灵,  相似文献   
46.
观书有感     
《辅导员》2010,(1):1-1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47.
宋元之际江西理学界和会朱陆之思潮胡青一和会朱陆思潮之兴起,要从饶鲁说起。饶鲁(1193——1264)字伯舆,又字仲元,号双峰,南宋饶州余干(其故里今属江西万年)人,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李燔学,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  相似文献   
48.
49.
朱熹夫子(1130—1200年)凡享71年的生命历程,其中为官不到10年,从事讲学和著述长达40年,其在人才培养上的贡献和儒家学术领域的建树,主要是在福建期间做出的。八闽的山水滋养了这位祖籍徽州的学者,他对于福建文教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朱门弟子在福建多达164人,其中建阳就有99人。  相似文献   
50.
对小程“道与阴阳”之然与所以然 (形上与形下、超越与被超越 )关系的继承 ,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宇宙演化图式的本体论改铸 ,是朱子本体意识形成的两个关节点 ;而对张载宇宙本体意识的评判与批评 ,则是其宇宙本体意识充分形成的标志。这一本体的具体内涵主要围绕太极与阴阳、理与气以及天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而展开 :“理先气后”强调的是理对于气、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万物的超越性存在 ;“理静气动”则是以“不能”的方式 ,从反面维护、强化着太极的形上本体地位 ;而“理一分殊”则主要表现了太极本体之宇宙论规模的遍在性及其天地万物的统摄性 ;至于其规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 ,表现的正是太极 (天理 )作为宇宙本体的完整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