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15篇
科学研究   153篇
各国文化   137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发掘曾荣获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表彰,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为了深入研讨水井街酒坊遗址所蕴涵的历史化内容,并合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化资源,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队、四  相似文献   
82.
    
稻(纪60-稻,题图),也叫水稻、徐、杭、袱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谷物,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中国、印度和中南亚地区被称为稻的起源中心,我国约有6900年的栽培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保存良好的新石器时代人上栽培稻谷堆积层(1996-10-1稻作农业,图1)。  相似文献   
83.
据调查上海有许多日本军队和日本侨民开办的慰安所,"海乃家"是当时最大的日本海军慰安所.它是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及其军需厂所指定的慰安机构.  相似文献   
84.
倪宝诚 《寻根》2005,(1):62-70
中华民族养鸡有悠久的历史,距今8000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便出土许多鸡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鸡骨也屡见不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趣的是,甲骨文中“日”字的象形符号是画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再画一抽象的鸟形图饰(鸡),  相似文献   
85.
刘藏之  朱子 《垂钓》2002,2(1):50-51
可以想像,人类与鱼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从童年时代起,以采集狩猎为生的人们就开始打着鱼的主意。因为除了野果子,鱼类的确是一种好欺负的动物。在距今四五十万年的猿人遗物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各种鱼骨,这就是人类与鱼儿感情的证明。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人们发现并鉴定出61种动物的遗骨,其中就有鲫、鲤、鲟、鳙、鲇等。  相似文献   
86.
87.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文物。它那明确的文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历、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文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8.
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202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古城北城墙及城内开展考古工作,发掘了8座墓葬,其中M1和M8两墓并列,间距3米,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墓出土器物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陶器等,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为研究这一时期晋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89.
打开《枣庄革命遗址通览》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滕小国国王"王吉德的照片。时间上溯到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之后,转道山东,途经兖州火车站停车,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今滕州市,时隶属济宁地区,今属枣庄市)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接到通知后到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90.
2002年岷江上游考古的收获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对茂县凤仪镇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勘探和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又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在营盘山遗址发现了下压奠基人殉坑的可能属于大型广场性质的遗迹、各种类型的房屋基础、陶窑、灶坑等现象,出土了陶质雕塑人面像等大量高规格的遗物,初步确认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大型中心聚落,其周围还分布有十余处中小型遗址。从而为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大型中心聚落与中小型聚落的时空组合关系、地理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互动关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营盘山居民虽以定居农耕为主要生业方式,狩猎及捕捞业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手段。围绕彩陶制作的装饰和造型艺术,尚红、人殉及猎头等习俗,是营盘山居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内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