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1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检索各地中小学的校训建设,笔者发现,不少学校都在梳理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各自的校训。审视这些洋洋大观的校训,笔者感到,我们的学校并不缺少校训。然而,那种特色鲜明、熠熠生辉,而且能够恒久流传的、有品位的校训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2.
邹叶 《现代教学》2010,(5):66-67
“向善向上”是我校的校训,简言之就是“童心向善、人心向上”,它包含了我校对教师与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向善”就是要心中有爱,心地善良,仁者爱人,包括仁爱心、正义心、责任心的孕育;“向上”就是心中有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包括对执行力、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3.
王文 《现代教学》2010,(1):F0003-F0003
上海市顾村中学是一所有65年历史文脉的完全中学。长期以来,顾中人恪守“同一心协力、淳朴严谨、勤奋刻苦”的校训精神,并以朴实的校风、出色的教育业绩享誉区内外。  相似文献   
174.
校训大都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体现了大学历史和文化积淀.本文从中西方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出发,提供可参考的相关校训的译文,从而探讨可循的校训翻译的原则.这对语言翻译实践和深入考察中西方大学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14所体育类本科院校校训的情况。主要结论:体育院校校训特点鲜明;校训与其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相统一;雷同校训少。建议:加强校训的宣传力度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校训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76.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相似文献   
177.
高职院校校训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学校着意建树的应然之风,体现了一种办学追求和办学理想,因而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校训经过世代传承,最终可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大学风气和精神。根据统计,在2006—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百所高职)中,有98所院校制订了校训,只有两所院校的校训或在征集中,或尚未制定。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校训建设,校训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78.
《甘肃教育》2014,(2):F0002-F0002
正办学理念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办学指导思想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教师强校校训校风校训:每天成功一点点校风:明德、团结、诚信、奋进教风:敬业、爱生、务实、奉献学风:健康、自主、博学、创新工作主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9.
大学校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先凤  高永贵 《职业圈》2007,(21):147-148
就研究大学校训的文献资料而言,关于校训的内涵、功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文章较多,而关于校训价值取向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文章通过对校训研究进行综述,努力展现了校训研究的特点和欠缺.  相似文献   
180.
钱志亮 《中国德育》2012,(12):17-19
校训应能够高度概括学校的价值观念、集中表达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学校的观念文化;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而且应该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具有思想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