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苏立征 《集邮博览》2012,(12):48-49
西部地区是我国名符其实的"山区"。这里不仅集中了我国的四大高原,而且还有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汇集处的帕米尔高原(图1);这里的高山险峰举目皆是,在中尼边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四川,有被誉为"蜀山之王"  相似文献   
52.
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提供推动力。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了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3.
论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梵净山,其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梵净山实属全国唯一的弥勒道场,充分开发利用,对黔东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4.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 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 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 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 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55.
56.
野外考察是验证、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贵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赴梵净山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整合以线上资料库和专家团队为基础的考察智慧库、考察主题库、考察工具库、考察成果库等“四库资源”,以科学规范促进考察实践、以任务驱动紧抓研学落实、以地理解读应用求真知,推动成果沉淀转化.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我国积极响应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号召,并为旅游商品市场规范化管理提供合理化意见,从而净化旅游商品市场,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本文以最早自然生态保护区——梵净山为例,全面了解梵净山旅游商品市场管理现状,并总结常见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梵净山旅游商品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希望这一论题能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者提供借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商品市场管理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58.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印江县位于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充分利用中国名茶之乡这一品牌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建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对于丰富梵净山旅游元素,平衡东西旅游格局,促进茶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禹真 《铜仁学院学报》2003,5(2):52-54,58
生态旅游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对其生态容量进行评估,认为梵净山生态旅游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0.
基于近三十年来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的调查,本文报道了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爬行类隶属2目3亚目10科28属43种,占贵州省爬行类种数的40.19%,其中发现2个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类新纪录,即黑线乌梢蛇和四川攀蜥。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8种东洋界种类为主,并以22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占明显优势。保护区内43种爬行类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2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Ⅱ,1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Ⅲ;有3种为优势种,5种为常见种,其余35种为稀少种。结合该区实际和爬行动物资源状况,提出了该区爬行动物资源的威胁因素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