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近年来“网络泄愤”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对C地城管打人这一个案进行研究。网络泄愤具有参与地点的虚拟性、表达方式的符号性、泄愤方式的暴力性与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四个核心特征。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溢出效应”与网络空间的公共性是网络泄愤出现的主要原因。网络泄愤分为动员型与非动员型两种形态,前者包括人肉搜索与围观、恶语煽动、网络口号;后者包括辱骂性言辞、关联性叙述与戏谑性反讽。从社会稳定、司法公正、个人权利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泄愤的限度与政府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92.
社会需要更加厚重而深刻的叙事,需要叙事建立起码的对社会事实的共识,这样的叙事不仅仅初显于新闻报道,更多的应该在于民族志方法对社会事实的呈现。科学性的讨论对于民族志叙事而后进入人们的话语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哈贝马斯先生所讨论的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共同思想的产生与达成与共同议题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看到思想的表达,才见到人之成为人:在共同思想中才见到社会。  相似文献   
93.
民族志与传播研究结合带来了传播学的转向.结合对四篇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电视与乡村社会的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本文呈现了我国传播研究中民族志方法运用的成果,同时对我国传播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4.
任佳佳  郝会肖  刀妹 《今传媒》2022,30(2):104-107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数字展馆开发等数字档案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激活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价值,向世界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5.
随着中国典籍翻译的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典籍的英译研究也在不断加深.民族志翻译提倡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本的"活态"特征和文化背景,为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中,云南白族文学作品较少得到关注.作为白族人民创造的最早的叙事诗,云南洱源西山的《创世纪》是庆典仪式中常见的问答式打歌体诗歌....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文化取向。由于民族学与民族文学的比照关系,民族志、民族文化、文化自觉等已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其中,民族志成为众多研究者审视民族文学中的文化内容的重要基点。民族志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基本表述范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长期观察,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等著作中确立了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民族志的经典表述范式。马氏的民族志表述范式追求纯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7.
伯恩斯坦和布迪厄的“语言—阶层”模式以语言为抓手打开了教育不公平的微观运作机制,成为“语言与教育公平”议题的主导分析路径。然而,由于他们将社会阶层视为整体性概念,阶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被遮蔽。新读写研究开创者S.B.希斯将民族志引入语言学习研究,以民族志为中心建立了教育不公平的“语言—文化”分析模式和行动路径。这一分析模式强调“文化模式”对语言的形塑,超越“语言—阶层”模式的抽象性,展现了教育不公平微观运作机制的文化多样性。以此为基础,她打破研究者对民族志的“专权”,创造性地将民族志作为教师和学生实现语言文化自觉、学校教育走出再生产的行动工具。希斯的“语言—文化”模式从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行动路径层面为“语言与教育公平”构建了另一范式。  相似文献   
98.
99.
民俗志学说,是钟敬文教授倡建中国民俗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田野民俗志的概念,以田野民俗志为一分支,同时建设它的另一分支文献民俗志,可以发展钟敬文的民俗志学说,壮大中国民俗学派。田野民俗志与民族志的关系,它自身的概念、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对建立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相邻近又相区别的民俗学理论的独立意义等,是构建田野民俗志必须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国内在藏区的实地调查肇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实地调查资料,总体上缺乏理论分析和对话,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但给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人类学训练的研究人员涉足藏区做田野调查,这一时期的报告撰写已体现人类学的研究旨趣和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框架。总体上,中国藏学人类学领域研究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