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6721篇
科学研究   336篇
各国文化   104篇
体育   211篇
综合类   160篇
文化理论   66篇
信息传播   839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92.
家国情怀是研究生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情感基础,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功利性的评价机制,导致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投入与教育效果不匹配;教育合力不成熟,导致研究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平衡等,这是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研究生家国情怀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把握“破”与“立”,重塑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目标;贯通“理”与“情”,更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兼顾“漫”与“滴”,优化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方法等几个角度入手,是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破除当前困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3.
新冠肺炎爆发使大学生被迫宅家、无法返校,产生新的“宅”文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框架,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大学生“宅”文化特征,描绘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大学生“宅”文化表现、成因与应对机制,探寻重构后的“宅”文化意涵。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宅”文化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向;大学生宅家兼具“宅”与“交流”两大特征,与不同类别的人群交流对学生宅家行为有着异质性影响;被动宅家的引导之下,学校与家庭场所已悄然联结,演变成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从而指出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探索建立与“宅”文化匹配的工作学习机制等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4.
围绕民俗旅游品牌建设,从漳平永福镇民俗旅游、桂林街道山羊隔畲族村民俗旅游、漳平水仙茶纸包茶创始人刘永发故里漳平市双洋镇溪口村大会自然村切入,运用历史人类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从中发现,漳平民俗旅游局限于行政区划,文旅品牌层次较低,未能体现漳平历史文化底蕴。对此提出在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人类学阐发,继而通过旅游学研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达到统一规划、借力给力、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家校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学校办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摆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使其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合力,进而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6.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和家长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创新教育模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的困境,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进优良家风建设,提升家长育人能力,以和谐的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7.
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会形成其成长的轨迹,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所以进行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两种力量能够相互结合的教育活动。家校合作,既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也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家校合作,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黄蕾 《海外英语》2022,(11):233-235
本文以《新职业职业综合英语》(第二版)课程为例,进行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横、纵、立”三个方面、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二主体、三融合、四互动、五维度的途径挖掘《新职业英语》中的思政元素。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方面提高。不仅要培养赚钱吃饭的人,更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维护国家安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99.
从祭祀历史来看,彝汉民族都有有“社”必有树的祭祀传统,都经历过祭祀“大地母神”的时代。土地祭祀仪式所反映的族群认同、家庭关系、农耕生活等共有因素,包含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仪式行为规范、家国认同体悟、权利身份认可、道德标准维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线上居家教学期间,教师的监督和校园学习氛围缺位,亲子沟通更显得捉襟见肘。我们迫切需要以信息技术赋能,创新家校对话机制,落实家校共育。本文抓住网络教学期间家校沟通问题这一当下教育痛点,以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线上家长会的实施过程和路径,观察其实施效果和价值,反思和总结实施经验,真正实现凝聚家校育人共识,提高家校互动实效,切实缓解家长的焦虑和师生疲惫困顿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