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抗战时期(1931—1945年)的东北作家文学,存在着"流亡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两支流脉。面对中华民族被欺凌的历史事实,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表现出共同的反帝诉求,但由于他们分别身处不同的政治环境,其反帝表达又有直抒胸臆和隐晦曲折之别。对于五四文学的另一大传统——反封建主题,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的开掘路径也并非一致。在作品的题材处理上,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基于各自的创作语境、阅历心态、政治理解等因素,对于战争、乡土、胡子、工人和知识分子进行了角度不同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2.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3.
上海沦陷区不是诗歌的“荒原”,以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为代表的诗论者仍然坚守“诗领土”探索诗歌理论:路易士追求“纯粹的诗歌艺术”,但他的“纯诗”理论存在偏颇与悖论;应寸照承认诗歌的社会功用,试图建立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但其理论文章常因缺少具体例证而过于抽象;史美钧在诗歌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是诗人论,对徐志摩、朱湘、王独清、于赓虞、路易士等诗人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是沦陷区诗歌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三者的诗学观念存在“理论的张力”,并共同构成了上海沦陷区诗歌理论的复杂场景。  相似文献   
144.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逐渐加强了沦陷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调查工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共对沦陷城市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开展城市工作的具体环境,更好地发展地下组织,最终实现夺取华北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目标。在措施上,采取了在根据地开展异地调查和打入沦陷城市进行秘密调查等多种措施,并采用了现代统计方法。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日伪统治活动、伪组织中上层的思想认识、各阶层的生活水平和思想状况。这些调查工作,对中共掌握敌情动态、了解各阶层的思想认识,乃至对中央制定和完善城市工作政策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