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树华 《江苏教育》2012,(25):50-5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到底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参照《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谈一点想法。一、词语学习:着重体会表达效果《标准》在第三学段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这样说:"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怎么推想、怎么辨别、怎么体会,得有科学有序的操作。第  相似文献   
3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宅、穴、蔽、弃、慎、择、毫、遇、址、掘”,学写“宅、穴、蔽”。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张怀秀 《河北教育》2005,(11):23-24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主阵地。虽然现行教材重视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远远不够,须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以课本为扩散点,鼓励质疑问难.捕捉研究课题,拓展教材空间,充实阅读内容,以借助丰富的文化精品,滋养学生心灵。如:阅读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后,学生为法布尔痴迷于昆虫、醉心于研究的精神所感动,教师便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34.
朱元生 《初中生》2006,(11):29-31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娓娓道来,灵活生动,笔墨传情,妙趣横生。让我们徜徉其中,来领略其盎然情趣吧。  相似文献   
35.
《家教世界》2008,(3):38-39
第三月:《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36.
为昆虫立传     
徐鲁 《教师博览》2011,(12):22-23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饱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当他年老了,行将离开他的昆虫世界的时候,他为自己  相似文献   
37.
王荫长 《集邮博览》2012,(11):74-77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上,一头硕大无比的蜣螂,倒推着一个大足球,缓缓走进运动场,很像西南非(现称纳米比亚)邮票上那只蜣螂(图1),憨厚可笑。当时观众台上、荧屏前面的看客和球迷,均一片哗然。其实,作为东道主,南非并不是把足球贬为屎壳螂的粪球,而是希望运动员们像圣甲虫一  相似文献   
38.
徐鲁 《高中生》2012,(25):18-19
一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而活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饱尝了生活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唯一能够给他温暖与安慰的,就是他所钟情的昆虫。当他年老了,行将离开他的昆虫世界的时候,他为自己付出了毕生精力而写下的10卷《昆虫记》写了  相似文献   
39.
谈起"负负得正",可算得上是无人不晓,妇孺皆知了!我们对"负负得正"的法则都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心安理得的使用很久了,因而也就不曾考虑过它是否合理的问题!然而,在中外历史上却有很多名人与"负负得正"是否合理结下了不寻常的"情结",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对(数学)理性的根本看法.本文先列举几位:  相似文献   
40.
校园趣事     
陈子歌 《辅导员》2012,(2):30-31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初荷文学社"成立于2011年9月,现有社员25人,由爱好文学创作、语文基础较为扎实的老师和同学组成,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文学素养为宗旨,活跃了学校的第二课堂,为爱好文学的孩子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引领他们蹒跚地步入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