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明初洪武年间的科举间行是科举制度史上一件很特殊也很重要的事件。历来著述对此事产生的原因都沿袭明太祖朱元璋“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的成说。本文否认了这一传统观点,并认为明初知识分子对新王朝采取徘徊观望的态度、科举未能达到加强和巩固统治的目的、统治者用各种形式获得了大量人才,充实了各级官僚机构等,是洪武六年朱元璋诏停科举的原因;十年以后,明朝的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也得到空前发展,胡蓝党案以后,官僚机构急需人员补充等等,是为朱元璋于其时下诏重开科举的条件。  相似文献   
52.
洪武皇帝朱元璋又被称为是乞丐皇帝,这主要与他卑微的出生有关。贫寒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建国称帝,朱元璋称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个贫民开国皇帝。登基后,朱元璋广纳人才,听取正确建议,创建了"洪武之世"。观其一生,朱元璋他那坎坷的成长经历促成了其孤僻怪异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其治国方面也多有体现。本文就主要从其身世入手,通过其出身来研究洪武皇帝的性格。  相似文献   
53.
《闯关东》播火了,朱家峪也火了。 朱家峪,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境内,明水城东南五公里处。明洪武二年,朱氏进村,因系国姓,故名朱家峪,是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54.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呈螺旋型上升的,每经过一次改朝换代,社会经济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到一个王朝中期时,经济恢复发展到最高峰。但是,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朱元璋通过争夺劳动力,荒屯田、兴修水利,奖劝桑棉生产、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经济在明初就有一个较高的定位,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5.
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重重,为巩固明王朝统治,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一方面积极采取备荒救荒等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尊老爱幼,注重社会慈善机构的设置和军人的优抚,从而初步奠定了明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其势力进入西南地区后,大量土司归降。为了处理与土司之间的关系,朱元璋在前代朝贡基础之上,创制了明代特色的朝贡体制,为以后历代皇帝所沿用。各个土司朝贡物品主要为马以及各地的特产,同时故元土司也会向明廷缴纳元代颁发的信物;明廷对朝贡土司的赏赐本着"厚往而薄来"的原则。明廷的措施较妥善地处理好了与西南诸土司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洪武时期明廷与西南土司朝贡的具体事宜进行探讨,包括朝贡管理的机构、具体朝贡记录以及朝贡展开的基础,以此解读洪武时期土司朝贡之盛况。  相似文献   
57.
朱元璋反腐制度之严密,手段之严厉,都是历史所罕见的.按理说,洪武朝的官员应该个个都老老实实,卖命工作.但是事实不然,官场腐败居然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58.
洪武时期江浙籍地主集团命运多舛 ,其政治地位卑微 ,经济负担苛重 ,且屡遭打击鲜有善终。然而以文见长的江浙地主后嗣们 ,在其先辈招诛受贬之后 ,又凭借科举、荐举和学校入仕的途径 ,仍不息地活跃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59.
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的官方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和互市两种。根据当时朝鲜国内政局的变化,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情况与特点有所不同,总的说来是处于反复与缓慢发展之中。其间问题最多的是洪武中期前后,表现形式为官方贸易时断时续,有失常态。贸易,离不开政治。明王朝从一开始就推行“国无大小”、“推诚以待”、“修礼睦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对朝鲜更是始终予以特别重视。然而,终洪武之世,中朝两国的政治关系却很不稳定,于是引致官方贸易屡生摩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朝鲜王朝建立以前,朝鲜当权者在对待当时明朝最主要的威胁——“北元”的问题上,与明朝存在着根本对立的政治分歧。或者说,操演着两面讨好的政治游戏。同时朝鲜“贡不如约”,不遵守“常制”,态度又缺乏诚信,每每诉难,强调客观困难,尤其是朝贡和互市的商品经常存在质量问题。当然,明太祖的大国思想有时也加剧了双方的贸易纠纷。  相似文献   
60.
洪武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士风随之丕变.一是谨固柔顺成为士大夫心理的显著特征:在朝官员远祸保身,惟恭惟谨;在野处士隐者矜持敦厚,明哲保身,视仕途为虎穴,避之惟恐不及.二是高压统治下,士大夫的心灵世界和主体意识渐趋僵化、板滞和沉寂,原本可贵的自觉、自适和自由意识趋于淡薄,粉饰之辞泛起,导致明初学风的拘谨和文坛的暗淡.三是文化专制政策使士大夫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心理和复古意识日渐浓烈,他们重倡“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希望恢复先王礼乐,重振汉唐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