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7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62.
蔡崇达  小艺 《新闻天地》2011,(2):40-41,32
20岁女孩闫凤姣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爆红,随即被曝光了一批尺度激烈的“艳照”,从此销声匿迹。时隔几个月,闫凤姣终于愿意面对媒体,讲自己的故事。或许,这是2010年最离奇的真人秀。>>>“我能像没事一样地和妈妈笑吗?”那个下午本来一切都很好。闫凤姣尝试登录了一下她在《非诚勿扰》节目上公布的邮箱,“吓死人了,一开始一天几千封,到最后邮件根本打不开了”。  相似文献   
63.
正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丰年事若何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泳,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李绅的《悯农》就是这样的作品。诗的一、二两句,以"一粒粟"和"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春"和"秋",写出了季节的转  相似文献   
64.
正如果你去参观印刷厂,一定会发现,每一秒钟,都有无数色彩斑斓的书页从机器口中吐出,然后装订成册,涌向无数的书城、书店、书摊。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一个国家,一天便有3000多本新书诞生。在这无数本还来不及变旧便被淹没的书中,有一类书,却一直散发着淡淡的温润的光,离我们不很近,但一直不远。书脊上,一个个名字闪烁如星:鲁迅、巴金、老舍、冰心、  相似文献   
65.
正《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编而成。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我们见识了蟋蟀的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也感受到了蟋蟀精神的可贵之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一、"住宅",让我们开启旅程何为"住宅"?住宅是指专门供人居住的房屋。谁的住宅?蟋蟀。蟋蟀——文章的主人公,一种极其普通的昆虫,难道它也有住宅?而  相似文献   
66.
正从天上飞来没系安全带的人,重重地砸到自己身上掉落到工作台之间的我站不起来,便爬向过道转角。刚转过弯,就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过道和两旁的座椅上乱七八糟地扔着黑压压的一堆人,四五层不分男女,横七竖八人压着人摞在那儿。高高的座椅靠背被掩埋在下面,许多手臂和腿向外耷拉着。从人缝间向外伸着一只只脚,有的光着、有的穿着袜子或鞋。这些人保持着各种活人根本做不到的姿势叠在一起!左边靠  相似文献   
67.
正导语2014年央视春晚上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打动了无数观众,也使人们对"时间"有了更深的思考和领悟。"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把头发染  相似文献   
68.
正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应是写作者展示思想认识的舞台。一个善于思考的写作者,才会有思想恣意奔跑的原野,才会有才情纵情驰骋的舞台。可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亮出观点后,只是简单的堆砌事例,说理不足,空泛;有的学生围绕观点翻来覆去打转,凑字数,内容缺少层次性、深刻性、丰富性。造成这种写作现状的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9.
正什么是本能?本能是人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固定下来的无需传授的能力。如婴儿吃奶、蜜蜂酿蜜、鸭子游泳等等。本能与生俱来,人人都有,而且很多!小婴儿饿了吃奶是本能,大孩子饿了吃饭也是本能;人冷了发抖是本能,冷了找衣服穿也是本能;遇到危险浑身打颤是本能,遇到危险躲避逃跑也是本能;摔倒了大哭是本能,摔倒的时候以手抱头或者撑地缓冲也是本能……正因为有这些"本能",人们才能安全健康地活着。可是,我们渐渐地  相似文献   
70.
继《兄弟》之后,沉寂七年的余华在2013年推出长篇新作《第七天》。小说一经发表,随之而来的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褒奖者有之,批评者更甚。余华深谙张力因素对小说的功用,在《第七天》中完美地呈现了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一是叙事结构上真实与虚构形成的巨大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二是苦难与温情的张力体现作家对底层人深沉的爱与同情;三是活着与死亡两个世界之间的张力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客观说来,《第七天》以其饱满的艺术张力,理应在余华的所有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