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5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家和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大量陌生人群涌入城市,城市导向标识对于城市的交通、规划、人流分布都有重要作用.精致、合理的导向标识设计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风情.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国设计行业的薄弱使得我国的城市导向标识存在很多问题.文字作为城市导向标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尤为重要.文字是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协调的、有特色的、人性化的字体设计是城市文化的剪影,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外国专家为江苏花样游泳队编排两套成套动作的过程和成果,在剖析成套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专家的动作编排原则为注重动作的流畅性,整体风格,细节设计与完整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在编排过程中,本土教练要注重对音乐的理解,加强设计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提升编排能力。  相似文献   
43.
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一直被我国美术院校所采用,但它不能完整地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着片面性与局限性;文章通过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测验结果与契氏素描教学评价体系下的学生成绩的对比,来反思契氏教学体系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44.
徐亚康 《中小学管理》2006,(1):32-32,33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不少地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在评价标准上,不仅要看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流畅性,更要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专家评课、领导评课,而且增加了教师自评和学生及家  相似文献   
45.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质。在高中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落地提供把手和路径。  相似文献   
46.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29):10-I0005
正第二十九讲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与学习对于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学习问题的研究取得成就的当属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现将他的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供学习之用。一、首创性与学习首创性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发现或建构出前所未知或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水平而言。它是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品质。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伟大创造,无论是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47.
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以  相似文献   
48.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是教学方法,它的根本内涵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尤其需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9.
50.
李勇军 《辅导员》2014,(15):80-80
<正>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教师、教案为本位的,但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大要素有了重新认识。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研组研究的课题,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试验,从教材、教师、学生、课堂四个方面建立新型课堂。一、要逐步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打破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禁锢。教材只是知识载体的一个平台,教师应该站在新的高度利用这一平台,逐步从"教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