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8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
胡冰彦 《考试周刊》2009,(2):239-240
作为一种新媒介,短信在2008“蛆橘”事件的传播中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本文作者从传播学角度考虑它的角色及功用,期望能对正确引导和利用短信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3.
7天流言     
《新体育》2013,(6):22-22
N01、王皓喜事将近? ——已过而立之年的乒乓国手、三届奥运男单亚军王皓据传将在近期完婚,而网上也爆出了据说是王皓女友的照片。  相似文献   
34.
流言     
《新体育》2013,(8):19-19
——在江苏常熟举行的“直横大战”乒乓球赛上,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直接用脚回球得分,获得全场喝彩的同时,也引来了坊间热议:乒乓球还能用脚得分?否认:“直横大战”作为一项娱乐大众、推广乒乓球运动的表演性赛事,适当放宽规则尺度是允许的,但是在正式比赛中,这种同球是不能得分的。国际乒联竞赛规则中这样写道:“乒乓球必须南手带动乒乓球拍击球过网到对方球台,对方没接到球则得分。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击球即使到对方球台也算失分。”  相似文献   
35.
拉祜族女作家娜朵在小说中常借助流言来展开故事情节,这些流言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娜朵对流言的艺术性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族和女性代言和发声。分析其作品中的流言话语有助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体现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人生体验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6.
中国正处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阶段,高校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处于一种急剧变革的时代,师生的心理期望和不安交织,校园矛盾在某些阶段还比较严峻,这给校园流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可能。校园流言混淆视听,动摇高校改革的信心,削弱校方的行政权威,降低高校内部的凝聚力。本文在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流言的特征和探析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预防和控制校园流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7.
新媒体提高了草根民众的社会抗争能力,但是随着抗争客体对新媒体的不断适应及其反制能力的逐步提高,再加上新媒体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自身局限性,草根民众的集体抗争焦虑并未因新媒体增权而得到根本缓解,以致"流言"作为社会抗争的畸变形式大量出现。"流言"具有制衡强权,迫使执政当局回应和处置抗争民众利益诉求的积极作用,但它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和破坏也是异常明显。然而,各级政府及其主政者不应过分强调"流言"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意民情,构建和完善制度性民意表达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以此才可有效抑制"流言"的大量生成和传播。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于流言的传播和防治做过研究。微博的出现赋予流言传播以新的特点。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流言更容易借助微博这个公开、即时、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病毒式”扩散。微博中的虚假信息往往在发布时没有经过真假的鉴别或是被有意捏造,大范围传播后对网络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40.
王玮威  丁林 《新闻世界》2010,(8):261-262
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全球化使得这些事件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历史上任何一次事件,并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恐慌。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便对政府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