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75篇
科学研究   28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海底地震仪是放置于海底,能够采集到海底岩层的纵波信息和转换横波信息。广角、大炮检距的施工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地下岩层速度倒转而导致地震成像不清的情况。海底地震仪数据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地震波信息,对地下岩层构造有着更为精确反射。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海底地震仪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2.
李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150-152
利用MS1000高精度旋转扫描声纳系统在渤海海域平台上或近平台区域进行海底管道电缆及地貌调查,可以有效的获得近平台区域的海底管道电缆精确位置、障碍物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周边地貌情况。本文深入讨论旋转扫描声纳系统在近平台区域海底管道电缆及地貌调查的方法、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有效的解决了海上近平台区域海底管道电缆和地貌调查较难实现的困难。为以后近平台区域海底管道电缆及地貌调查提供了指导、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3.
44.
常剑 《世界发明》2003,26(6):4-9
在这个被SARS搅扰的春天里,中国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即使是在非典时期,这消息依然带给人们一个新的震惊。本文作者曾经随航采访过的这艘潜艇,是361号潜艇的姊妹舰。与他们同行体验海底远行,令我们看到一些我们所不熟悉事物、又令我们重温到许多熟悉的事物:让我们以此向这些为了“责任,国家和荣誉”的军人们英勇的品德,以及这种品德所代表的人生致敬!  相似文献   
45.
从水下机器人到深海潜水器,尽管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日前指出,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赶不上月球,甚至还不如火星。世纪大海啸警告我们,从海底的地震源区到热液活动区,都亟须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汪品先院士在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04科技中国》中指出,20世纪地球观测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遥测遥感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但其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和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而隔了平均3800米厚的水层,大洋海底难以成为遥感技…  相似文献   
46.
庄北宁 《科学中国》2006,(12):12-12
近期,一科研小组探索印度尼西亚沿岸海底后.发现了一个大批新物种汇聚的水下新世界并发现了52个新生物物种,其中包括:可以用鳍行走的鲨鱼、看上去像螳螂的虾和交配时会快速变色的鱼。  相似文献   
47.
48.
发身无人驾驶侦察机,搭载运送海豹突击队员的微型潜艇,窃取海底光缆数据——21世纪最新,最先进的间谍潜艇已经浮出水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9.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4):363-371
王佛松 高分子化学家。1933年生。广东兴宁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从事科研工作。 1979年11月至1981年2月赴意大利国家科委米兰大分子化学研究所任客座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相似文献   
50.
叶清 《科学与文化》2006,(11):12-12
据说闽南东面原有个“东京”城,后沉没于海中。经考察此说并不是“捕风捉影”。闽南滨海从惠安至诏安曾先后发现残存的“东京大路”或“往东京大路”石刻有19处,石刻处或有入海的石砌斜道,在漳浦古雷城堡也刻有”东京大路”。同时,在闽南乃至粤东潮汕以东海域常有人类活动遗物陶片、瓦片、石臼等物被捞起,这就使“沉东京”的说法更凿凿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