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祁太秧歌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祁太秧歌发展不乏出现问题,从新编秧歌戏《孟母三迁》获得成功来看,它给予了祁太秧歌的发展许多有益的思考,这就是要求我们仅仅抓住其中凸显的契机和机遇,不断将祁太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灯,是“北歌南灯”的重要代表。“北歌南灯”的舞步、舞姿等动律特征和舞具特征反映了汉族民俗舞的南北差异。同时,通过各地区民俗舞之间的交互影响甚至是直接的播迁、传承,又使“北歌南灯”在许多地方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自译《秧歌》是一种特殊的"回译",翻译过程中,翻译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主要体现在译者对译文的改写。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即改写,改写就是一种操纵,翻译本质上是不同文化资本较量下话语权利的表现。探讨张爱玲创作和自译《秧歌》的动机,译本《跋》中对故事真实性进行辩护的目的,同时,具体分析细节、文化词汇、故事情节、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等方面的改写内容,探究改写背后的话语权利表现,并评价其改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4个方面介绍了陈誉教授海派文化的特质:一是“海纳百川”之大者,二是“追求卓越”之高者,三是“开明睿智”之学者,四是“大气谦和”之仁者。指出这些文化特质依然是我们图情事业面向未来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5.
读孙颙的中篇小说《拍卖师阿独》(以下简称《阿独》),就像读顾绍文(谷白)的话剧剧本《升平街记事》(我建议改名为《上海有个屈格里》),很兴奋。因为他们都写到了上海人的骨子里,写出了骨子里的上海人。不少上海人曾经以被外地朋友夸为"你  相似文献   
16.
任何舞蹈的存在,均会受其特定的历史环境、现实环境的影响,留在舞蹈的具象上。临县伞头秧歌"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表演特点也不能脱离开这一规律。伞头的"歌"和伞头带领下的"舞"是临县伞头秧歌的最佳表达;伞头是承载"扭时不唱,唱时不扭"表演特点的关键人物;秧歌与宋舞之间的承启关系又进一步印证着"扭时不唱,唱时不扭"的临县伞头秧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选取30名自愿参加健身秧歌锻炼且没有参加其它锻炼形式的60~65岁老年女性作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27名同年龄段没有参与任何形式健身锻炼的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运用实验法经过20周系统的健身秧歌锻炼,对实验前后两组人群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从而为广大老年女性参加健身秧歌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屹 《现代教育》2011,(1):57-58
当今在教育界否定"注入式"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针对幼师生学习舞蹈普遍存在自身基础差、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等特殊情况,原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舞蹈教学需要,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改革,把比较教学法,这一灵活多变的舞蹈教学方法注入课堂中,给舞蹈教学又增添了新的活力,它既符合幼师舞蹈教学特有  相似文献   
19.
胶州秧歌在300余年发展历程中,不仅是一项文娱活动,更是在发展中形成了胶州秧歌文化,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男刚女柔、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和“抬重落轻走飘”“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风格蜚声海内外。该文全面分析了胶州秧歌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1)文化主体困境,包括职业传承人与专业传承人的矛盾、追求理想与现实生存的矛盾、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2)文化环境困境,包括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城镇化与乡土文化的矛盾;(3)发展传承困境,包括保护与创新的矛盾、文化自觉与自决的矛盾、破与立的矛盾。该文旨在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摆脱困境、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