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吴少华 《收藏》2007,(7):28-28
中国古玩市场“长三角”地区论坛会暨海派收藏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古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收藏文化和古玩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许多论文内蕴丰富,鉴往悉来,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现选发其中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2.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3.
张晞 《现代教学》2015,(Z1):72-73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人们在意识形态及消费观念上产生了一些盲目追赶潮流的现象:如旧城改造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反映民风民俗的传统节日气氛越来越淡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正在逐渐失落。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初,嘉定区全面启动民族文化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口述史和艺人演唱音响形态为材料基础分析,认为一曲多戏的沙女沟秧歌戏最早形成于清中叶,晚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属于秧歌戏在传承中变化较少的秧歌戏初期形态,为今人研究秧歌戏提供了最初历史形态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5.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国内各地、世界各国,上海的根在文化不在土地。移民的复杂性决定了海派文化的复杂性,也使得上海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漫步在大上海昔日里的十里洋场,商住混合的街道、奇特的异域风格建筑、不知何处传来的外国流行音乐、世界各地的风味餐馆、遍布的外国语学校……到处可以感受到异国情调。但一进入上海敬业中学,这里的很多东西便立  相似文献   
36.
朱文娟 《考试周刊》2011,(52):226-227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如今已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作者根据东北秧歌"艮、俏、浪"的风格特点,从东北秧歌的体态、手巾花、扭和舞蹈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生跳好东北秧歌。  相似文献   
37.
运用实验法分别对35名从事半年时间健身秧歌锻炼及30名不进行任何项目锻炼的老年妇女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健身秧歌对提高老年妇女心肺功能、促进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项适合老年妇女进行体育健身的活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史料为依据,分别考察了西南、中南和东南地区,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秧歌的起源情况,探讨了秧歌起源与灯节表演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9.
贺娟 《语文知识》2013,(4):139-141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幽默语言是一种修辞现象。"海派清口"大量的幽默效果都是通过辞格的使用来实现的。本文以《笑侃三十年》为例来分析其对辞格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40.
作为海派小说的殿军人物,张爱玲对海派小说强烈的认同感和地域、时代经验上的共鸣,使其耽溺于海派传统;但她又能打破海派的言情模式,在对都市文明的反思之上建立了“苍凉”的文学史观,塑造一系列“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则又对海派传统有所超越。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都市民间”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