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隆重闭幕。国内媒体与大量海外媒体不约而同地称这是一场“完美的狂欢”,并对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后勤、安保工作多加褒奖。北京奥运成功了!  相似文献   
82.
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四部短篇小说《泄密的心》《跳蛙》《红死神的面具》《亚瑟家之倾倒》中始终都存在着时间、空间、人物、意象的狂欢化。在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视角下,对爱伦·坡这四部短篇小说中在狂欢广场上取消等级制的狂欢行为、国王的加冕与脱冕的狂欢仪式、酒神精神驱动下的血腥狂欢宴会、悲剧小丑的狂欢形象、笑与火两种狂欢意象分析解读,有利于揭示小说表面狂欢下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83.
谁掌握了网络时代的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话语权的争夺,电脑网络的诞生使话语权的争夺演变出新的格局,网络让大众获得了巨大的话语空间,表面上话语权重归于大众,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狂欢文化的特质。然而,虚假的民间狂欢的假象背后却隐藏着跨国资本的操纵与运作。  相似文献   
84.
2015年天猫和京东以综艺晚会的形式对自造的"双十一"购物节进行宣传,而苏宁、乐视则在2016年也加入此行列。这种在网购狂欢节背景之下诞生的综艺晚会,与传统综艺晚会相比更具娱乐性、商业性、互动性和年轻化。本文将对诞生于网络狂欢背景下的综艺晚会的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对晚会性质、模式、文本等方面的解析,探讨此类晚会的价值所在以及其创新思路对传统综艺晚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5.
民间的巫祭与狂欢文化创造了躯体的原初意味,即躯体的全民相关性、躯体的颠覆与建构性。围绕着这种民间赋予的躯体的原初意味,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文化成分的参与融合中,文学中的躯体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文艺复兴等转型时期,文学躯体最为直接传达了民间躯体的意味。  相似文献   
86.
宋代元宵节以张灯宴游、百戏巡演、天子同乐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是官定的最热闹节日之一。宋代元宵词展现了节日期间淡化等级、突破禁忌的各种狂欢性节俗活动。元宵狂欢中显示出的特有的文化现象——颠覆,以及民众胸臆表白的特殊方式——笑乐,体现了民众的自由平等愿望与乐观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87.
手机短信文学的存在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对手机短信文学的文化批评中.最多的声音是以"狂欢"来定位其价值.而这种"狂欢"的定位却存在着理想化的主观定义.本文以韩颖琦的<拇指的狂欢--手机短信文学正在成为新时尚>(见<文艺争鸣>2007年第五期)一文作为论证的批评文本.论述拇指狂欢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88.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89.
1990年代后期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70年代后"女性写作,表现出对传统的更为大胆的叛离,对女性身体的私秘体验更为狂热的迷恋和直白的袒露.然而,文化消费时代汹涌泛滥的激情与欲望,使她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一律见出强烈的消费意向,而过度的狂欢与自纵也使她们的人格趋于严重分裂,从而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状态.这是情感消费主义者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并对女性精神解放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0.
江汉平原民歌《小女婿》是地域民俗、现实生活、特定群体与时代心理共同作用的文化衍生物。作品的叙事为抒情服务,从多个角度建构了颇具现代意味的民间话语,巧妙暗合了传统乐感文化的狂欢化内核与现代民歌的大众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